《指向语用,识体而教》读后感

时间:2021-05-29 12:38: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指向语用,识体而教》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指向语用,识体而教》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指向语用,识体而教》读后感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也就是主题阅读教学倡导的“一课一得”。怎样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呢?

  长期以来,尽管自己在语文阅读教学也做着,但常常停留在理解与分析内容的层面上。阅读与语用相关的书籍尤为重要了。工作坊坊主可谓是及时雨,在她的推荐下,阅读了王林波老师的《指向语用,识体而教》。阅读这本书时,在很多处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一次又一次的咀嚼,细细品味,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回顾自己平常的教学,许多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重情感,轻语用;重视“教什么”,忽视“怎么教”;重视“写什么”,有时候忽甚至视“怎么写”。

  这本书中,王林波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语文教学世界。说熟悉,是因为他的课堂与我们的课堂一样也有读书、对话、思考等;说陌生,是因为这些读书、对话和思考并没有把学生导向理解本位、感悟至上的泥沼,而是将他们引向语言应用、言语提升的学习之途。在语言文字的习得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一般润物无声。

  阅读了王林波老师的《指向语用,识体而教》后,对语文教学有了更为一定的认识,探索“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以言语表达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即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

  首先,是多角度地解读文本。在文本解读时,不仅要与文本的作者产生思维的共鸣,还要照顾孩子的身心发展和阅读个性。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走进文本,从而研读文本。

  其次,要关注文本表达形式。“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因此,语文教学的重点应由“内容的分析”引向对言语表达形式的研读、品析、借鉴、运用,从而促进学生选用正确的、恰当的,乃至最富表达能力的言语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说,更重要的是应关注“文章是如何写的”,即文本的表达方式。教材中的文本是学生学习与借鉴的重要范本。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体会了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妙、布局的方法、文本的特点、写作的特色等表现威尼斯夜晚的宁静后,安排孩子就“放学后的校园”情境,采用本课的写法去练习,让学生的表达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今后还要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继续跋涉“语文主题学习”之路。在教学中扎实有效的进行语用训练,让学生在每一篇课文中都能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让阅读教学落地生根。

【《指向语用,识体而教》读后感】相关文章:

《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读后感06-03

在规范与经验之间-法律解释语言的语用学指向研究01-20

加强语用教学与语用能力07-05

语用失误分析与语用能力培养10-03

语用歧义策略与语用模糊策略07-24

提高语用能力减少语用失误07-14

读《 指向死亡的宝藏指向死亡的宝藏》后感作文08-12

指向写作的阅读碎片02-16

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