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十五课《二章》之一《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时间:2021-12-16 12:05:46 教案 我要投稿

九(下)第十五课《二章》之一《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孟子二章》之一《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九(下)第十五课《二章》之一《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1、能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学会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4、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得非常规范的议论文,既有道理论证,又有举例论证,而且说理透彻,学习时可以结合现代文阅读中学到的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分析本文的结构。孟子的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适于朗读、背诵。应要求熟读全文,帮助理解课文大意,列出结构提纲,再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翻译课文

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几句话,让学生上台演示翻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仿照黑板上四句话的翻译,翻译下列各句,注意句与句的区别。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这四句话与前四句话一一对应,句式大体相同,因此对于黑板上的话应当详细讲解,并把以后四句作为翻译的实际操作、训练。)

3、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余下内容。

(着重掌握文中通假字、词性活用字及古今词义变化字及多义字。)

明确: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

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原先,从前。】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完成"探究·练习"三)

三、再读课文,理解层意

第一部分(1),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第二部分(2),运用例证说明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第三部分(3),再举例从反面说明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四、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孟子是怎样层层展开论述的?

(这是全文的难点,学生讨论可能会无章可循,因此此环节建议教师采用讲授教学。)

明确: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中心论点,接着进行逻辑推理,先进行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就不避开它。然后进行假设推理,从犯面进行论证。通过比喻和推理,证明了"义"的存在。接着,再举行路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从正面加以证明,最后以对比方式从反面加以证明,从而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个中心论点。

四、朗读背诵,体会语言特色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如:呼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九(下)第十五课《二章》之一《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三)01-21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201-21

鱼我所欲也课堂教学设计01-11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08-26

《鱼我所欲也》教学浅谈10-04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通用5篇)05-25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通用9篇)06-14

鱼我所欲也原文01-17

鱼我所欲也翻译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