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

时间:2021-12-16 20:24:47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 课题 用三种方式表示函数 年级 九年级上 课时 一课时 作者 李红莉 学校 荣成27中 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目标: 1.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2.能够根据二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从不同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3.经历用三种方式表示变量之间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体会三种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2.通过对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的特点进行研究,训练大家的求同求异思维.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同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能够根据二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   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教学方法设计 引导探究法: 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原则,采取“激趣、引思、精讲、训练”的方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3分)           出示案例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即表格、表达式、图象法,我们都不陌生,比如在商店的广告牌上这样写着:一种豆子的售价与购买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x(千克) 0 0.5 1 1.5 2 2.5 3 y(元) 0 1 2 3 4 5 6 这是售货员为了便于计价,常常制作这种表示售价与数量关系的表,即用表格表示函数.用表达式和图象法来表示函数的情形我们更熟悉.这节课我们不仅要掌握三种表示方式,而且要体会三种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方式更好?     设置实际问题引出课题,明确目标     二、探究新知 (20分)                                                                                             三、巩固提高 (10分)                         四、能力提升 (5分)                     五、自我检测 (5分钟)                     六、设置作业 (1分钟) 一、试一试 长方形的周长为20 cm,设它的一边长为xcm,面积为ycm2.y随x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什么?你能分别用函数表达式、表格和图象表示出来吗? (1)用函数表达式表示:y= . (2)用表格表示: x 1 2 3 4 5 6 7 8 9 10-x                   y                   (3)用图象表示:   [师]请大家互相交流.   [生](1)一边长为x cm,则另一边长为(10-x)cm,所以面积为:   y=x(10-x)=-x2+10x   (2)表中第二行从左至 右依次填9、8、7、6、5、 4、3、2、1;第三行从左至 右依次填9、16、21、24、25、 24、21、16、9.   (3)图象如右图.   [师]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可是我们知道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可以到达第四象限和第三象限,这是什么原因呢?  注意:不是因为列表中自变量的取值的原因,而是由于实际情况.函数值y是面积,而面积是不能为负值的.如果脱离了实际问题,单纯地画函数y=-x2+10x的图象,就不是在第一象限作图象了.   二、议一议   (1)在上述问题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当x取何值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它的最大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请你描述一下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生](1)因为x是边长,所以x应取正数,即x>0,又另一边长(10-x)也应大于0,即10-x>0,所以x<10,这两个条件应该同时满足,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0<x<10.   (2)当x取何值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就是求自变量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所以要把二次函数y=-x2+10x化成顶点式. ∴y=-x2+10x=-x2+10x=-(x2-10x) =-(x2-10x+25-25) =-(x-5)2+25. ∴当x=5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25 cm2.   可以通过观察图象得知.   也可以代入顶点坐标公式中求得.   当x=5时, y最大=25cm2.   当x由1至5逐渐增大时,y的值逐渐增大,当x由5至10逐渐增大时,y的值逐渐减小。      做一做 两个数相差2,设其中较大的一个数为x,那么它们的积y是如何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分别用函数表示式、表格和图象表示这种变化吗? 1.用函数表达式表示:y=  . 2.用表格表示: x               y               3.用图象表示: 4.根据以上三种表示方式问答下列问题: (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3)如何描述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4)你是分别通过哪种表示方式回答上面三个问题的? 议一议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总结: 函数的表格表示可以清楚、直接地表示出变量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函数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函数的表达式可以比较全面、完整、简洁地表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三种表示方式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它们服务于不同的需要.   它们的联系是三种方式可以互化,由表达式可转化为表格和图象表示,每一种方式都可转化为另两种方式表示.           你知道下面每一个图形中各有多少个小圆圈吗?第6个图形中应该有多少个小圆圈?为什么?     (2)完成下表: 边上的小圆圈数 1 2 3 4 5 小圆圈的总数           (3)如果用n表示等边三角形边上的小圆圈数,m表示这个三角形中小圆圈的总数,那么m和n的关系是什么?   A组:课本习题1、2 B组:练习册80页3、4     请大家互相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猜想结论           教师先提出疑问集体思考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并找出正确的结论             多让学生来交流                   教师注意强调: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面积y为边长x的二次函数,求当x取何值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实际上就是求二次函数的最值,描述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就是以对称轴为分界线,一边为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另一边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学生笔答,板演.体会步骤及每一步的依据.抽两名中等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小组长对需要帮助的同学给予及时的帮助                           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只要学生的想法有道理,就予以肯定和鼓励。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收起批改, 以便发现问题。即时讲解                     巩固上课的内容,分层次布置作业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板书设计   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   一、实际问题: 二、1、试一试 2、议一议 3、做一做    课后反思 我在今后教学中,会通过一两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暴露错解,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学生就能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迅速从错误中走出来,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给学生一片思维空间,让学生受到适当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精心设置问题的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课堂上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游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不仅是老师完成任务,还要学生完成任务。    

【初中数学“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01-17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案的区别03-09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及教学反思集锦01-15

《板报设计》教学案例07-12

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教案的区别03-04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01-16

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的区别?02-10

《春晓》欣赏教学案例设计01-21

《山中访友》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