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长春版语文教案3

时间:2021-12-16 10:00:37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长春版语文教案3

第四单元  生活的启示 4—1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一个生字“榨”。能结合课文推想“开辟、茅亭、爱慕、居然、嫩绿、体面”等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一段话,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可以让学生进行预习,查找资料,了解花生的特点,并通过默读知道课文的大概内容。 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读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解题:根据自己的预习谈谈对文题的理解。 4、质疑引入:你对落花生了解多少?它有什么特点?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教育?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自己出声读课文。 2、交流预习笔记。 3、自由读课文。 4、交流学习生字。 5、自己默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并交流不懂的问题。 2、一名同学读课文,同学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 2、揭示课题: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检验一行同学,比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统计讲评) 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举手抢读,检验以上同学朗读的程度。 3、老师带同学分角色朗读下面课文,看同学们朗读的情况。 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5、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 1、请一小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评议。 2、再请一小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3、公推最好的一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4、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 5、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  (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 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 3、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出自己写的片断。 五、布置作业。 六、配题:(见课件)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八、课后小结:       4—3  因小失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4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课文论述的方法,学习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表现文章的中心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体会课文中列举的五个事例,知道我们做事不应该因小失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抓住课文所阐述论点——作者亲身的经历的生活实例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与别人先进行交流,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课上解决。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 三、读题解题 四、交流预习 五、指导学生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题,质疑问难 1.读课题——读课文——读课后问题,边读边作好疑问记号。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质疑问难。 二、梳理疑难,自主探究 1.根据学生自读后的疑问,进行梳理,主要问题有: (1)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作者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教训? (3)作者认为都有哪些人为哨子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4)他们为什么为哨子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呢? (5)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研讨,理解课文内容。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教师适当点拨。 (如:了解第一自然段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为这个哨子我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从这件事中作者感到一时得到哨子的快乐是“小”,带给我的羞辱、教训是 “大”。) 2.对于学生理解不透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地进行讲解。 (如:长大成人,作者走进社会,观察人们的作为,感到遇到的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为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第一例中是“宫廷的青睐”而付出了太高的代价,第二例中是“争名夺利”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第三例中是“敛财致富”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第四例中是“寻欢作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第五例中是“外表”“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这些事例。) 3.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补充。 四、拓展积累,个性展示 说:用替换词的方法,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个性理解。 读:通过各种不同的朗读,读出自己对课文的个性理解。 画;画连环画,把自己的.理解与情感融入画中。 演:演课本剧,把第一个故事演成课本剧,加深对中心内容的理解。 五、课后小结:           习作——生活的启示 表达内容: 生活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它会给我们许多启示:比如看到一种自然现象,听到别人一番谈论,自己一次偶然的发现……生活的启示不在你童年生活之中,启示无处不在。 本次习作,请你选择一件给你启示最深的一件事,把这件事的经过及感受写清楚。题目自拟。 表达提示: 1.所选择的事不论大小,一定有价值,值得回味,值得回忆。 2.把给你启示的那件事的经过写具体。 3.讲启示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交流评改: 1.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互相交流从中所受到的启示。 2.请你把自己的习作抄出来贴在墙板上,或打印出来发给同学,征求修改意见。 课后小结:             第五单元  胸怀壮志 5—1 龟 虽 寿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文中两个二类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以及相关的人物介绍。 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走近作者。 1.板书课题 2.组织学生介绍相关资料。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制作的课件。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播放范读录音。 2.指名读诗 3.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订正。 4.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前四句为第一层: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说神龟虽然长寿,可还是难免一死呀。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和就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这四句诗说明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这在当时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紧接着在第二层中,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中,慷慨高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这几句诗中,曹操自己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认为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不会停息啊! 后四句为第三层。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继发壮怀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能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这里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国,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5.组织学生汇报。 6.指导朗读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结合图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2.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 六、作业: 1.默写古诗 2.解释书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七、配题: 1.区别字。 沥( ) 骥(   ) 怡(   ) 枥( ) 冀( ) 贻(   ) 2.正音字。 乘雾(chéng) 盈缩(suō)  八、课后小结:         5—2  十六字令三首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小令,注意长短句的节奏。 2 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像这三首小令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进一步了解伟人的雄心韬略。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走近作者。 1.板书课题 2.组织学生介绍相关资料。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制作的课件。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播放范读录音。 2.指名读诗 3.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订正。 4.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5.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第一首是写山的高度。诗人化用贵州民谣,将“马过要下鞍”改为“快马加鞭未下鞍”。接着又借用此民谣中的“离天三尺三”。这两处借用一下就将红军当时的现实及精神幻化灵活了,达到以俗为雅之功。

【六年级长春版语文教案3】相关文章:

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五单元教案03-04

六年级长春版语文教案403-11

六年级长春版语文教案503-11

长春版语文教学反思01-15

长春版语文四上1-4板块教案03-03

长春版《报酬》语文教学反思范文10-08

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五册 我从山里回教案03-04

长春版小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教案03-04

语文版《白鹅》教案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