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09 08:16:51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非典”肆虐时期,医护人员都得戴着口罩,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各种情感交流都来自于“眼睛”,从而体会到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激起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之情。

  2、进一步掌握系统搜集资料的方法环节,初步懂得通过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并学习在习作中交代背景的写作方法。

  3、利用所学过的学习生字词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要求掌握的三个生字及生词。

  教具准备:

  “非典”时期医护人员冒着危险拯救病人情景的多媒体课件、口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设置,激趣导学

  1、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戴着口罩进入教室,通过眼神和手势示意学生,同学生完成师生间问好的开课程序。)

  2、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刚才虽然老师戴着口罩进入教室,但我们都顺利完成了师生间问候的程序,你们是怎么理解到老师的意思的?

  (2)刚才老师戴着口罩的时候,你们觉得教室的气氛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3)你们在什么地方经常看到戴口罩的人?

  (4)对了,我们经常在医院里看到医生、护士是戴着口罩的,由于带了口罩不便说话,所以那里的气氛都比较严肃,用来交流感情的就只有眼睛和手势了,而更多的是用眼神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通过课文后生字表纠正读准生字字音。

  3、教师通过抽查学生,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及某些易读错的字词读音掌握情况:肆虐、抉择、充满、冷静、安慰、流淌、高尚、闪烁、温柔、深情、信心、心灵。

  4在正音的基础上再通读3―5遍课文,并想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5、对了,这首诗就是写给那一场特殊的与“非典”战斗中的伟大战士――白衣战士的。诗歌就是歌颂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和高尚的心灵的。(边说边播放“非典”时期医护人员冒着危险拯救病人情景的多媒体课件。)

  三、解读课文,理解内容。

  1、看了方才的录影,联系一下课文,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诗?(板书: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2、为什么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结合你们调查的结果说说,这里的“你”指谁?

  3、是的,作者在抗击非典的一线上,看到医护人员被防护衣、帽、口罩裹得严实,唯一的,只有那双面对病魔的眼睛,让作者感受最深,所以作者反复吟诵了这一句。(师示意生齐读“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4、再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觉得医护人员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师依学生回答板书:愤怒、冷静、信心、坚定、温柔、深情、高尚。)

  5、是的,面对不同的场合,医护人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结合你的调查和体会说说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与学生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各个小节的内容)

  (1)医护人员面对肆虐的病魔,表现出的是愤怒和冷静。(抓住“肆虐、愤怒、冷静”分析理解。多媒体出示一组“非典”传播之快、感染人数之多、致人至死的数字和治愈病人的数字,配以解说帮助理解。)

  (2)医护人员在生死抉择的时刻,表现出的是信心和坚定。抓住“生死抉择、信心、坚定”理解。(多媒体出示抗击非典英雄的一个时间表,师并相机简单插述叶欣、丁秀兰等人的事迹。)

  (3)医护人员安慰受难的病友,却表现出温柔的深情。抓住“安慰、温柔”,与“生死抉择”对比理解。(根据在医院的调查和看病的经验,讨论解决。师相机简单补充帮助理解。)

  (4)怎么理解“在战斗的日子里”和“高尚的心灵”?(合作讨论解决。师相机补充。)

  (5)引导学生认识到后两节是前三节的概括。

  四、总结

  白衣战士在抗击非典这场特殊的战斗里,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心灵。这是一种冷静的美、坚韧的美、温柔的美,更是一种伟大的美!所以它是那么动人。下一节课我们再好好地有感情朗读这动人的诗篇吧。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课所学,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看到了白衣战士的高尚心灵。那你们有什么感想?想对他们说一句什么话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纠正、表扬鼓励。)

  2、大家都说的很好,你们真诚的话语一定会让白衣战士很感欣慰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1、诗人刘五云的诗篇写的很好,但大多没有标点,你们能给标上吗?你们标上什么标点,就意味着你们将用什么的语气朗读每一个诗句。

  2、学生边加标点,边练读。

  3、逐节检查。

  (1)指名学生说标法,并示范读。(要说原因)

  (2)众生根据指名学生的意见说看法,并朗读。师相机板书相关的标点并点评。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面对肆虐的病魔,你的眼中充满着愤怒和冷静。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在生死抉择的时刻,你的眼中饱含着信心和坚定!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安慰受难的病友,你的眼中流淌着温柔的深情……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在战斗的日子里,你的眼中闪烁着高尚的心灵!

  啊,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4、学生依据标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回顾延伸,点拨提高。

  1、这篇诗歌,我们学完了,大家知道它是在什么情况写成的吗?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凡是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写作背景,有的交代了,如前边我们学习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但也有不交代的,如现在学习的这一篇。但知道它的背景,我们阅读时就好理解。所以,老师想请你们为这篇诗歌加一个写作背景,试试吧。

  3、学生自由写。

  4、指名读,并当堂点评

  5、播放高峰演唱的抗“非典”歌曲――《路》,渲染氛围。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巩固识字方法。

  2.丰富学生词汇,发展学生语言。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丰富学生的词汇和进行句子训练。

  难点:进行说话训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设计流程

  (一)引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前几天老师用数码相机给他们拍的相片

  (二)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同学们游览后的欢乐留影,都很兴奋吧!

  今天老师又带来相机准备再次带上小朋友到百花园去旅行,看看谁表现最好,那你的留影就会最多哦!

  赶快跟随老师乘上大汽车出发吧!

  (三)学习第一题

  瞧!我们的'第一站来到字趣果园,(多媒体展辰示一片美丽的果园),这些果树上长满了果子,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你们能叫出它们吗?自己试试。

  1.〈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4.〈个别说〉从这些果子身上你们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5.〈自由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字,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它,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生自备了自做的生字卡片)说得很好的把你的字宝宝也请进字趣果园来!

  (四)学习第二题

  我知道还有许多小朋友也想把自己的字宝宝送进字趣乐园,咱们可以回头再来,因为咱们的旅行还有好多站呢!

  这些汉字很有趣,一些词语更有趣,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乘上大汽车继续前行到词语王国去吧!(多媒体展示气派的王国)

  1.〈自由读〉

  2.〈自由说〉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答案: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有数字打头的;

  我发现在一到十的数字中,没有二、六、八带头的;

  我会补充二龙戏珠、六月飞霜、八仙过海……

  3.〈齐读〉

  4.〈轮流读〉

  5.〈指名说〉你们小脑袋里还收集了很多带数字的成语,快给大家展示展示,比比谁说得又多又好!

  6.〈小老师带读〉

  (五)学习第三题

  在词语王国小朋友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老师奖励大家下一站到动物乐园去逛逛,好吗?(多煤体展示有趣的动物王国)

  l.〈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同桌结成伙伴一起仔细地游玩,呆会把在动物乐园看到的互相说说。

  2.〈生交流〉

  3.〈出示题目〉瞧,动物之王狮子来了,它带来了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谁最聪明。

  4.〈合作完成〉

  5.〈师范读〉

  6.〈个别读〉

  7.〈齐读〉

  8.〈扩展训练〉你看,老师又请来几位动物朋友,它们都带来了小问题,你们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六)小结

  今天,老师能和小朋友们一起游览语文百花园五,收获又这么多,我真的很开心很激动。百花园中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生活中就更多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开动脑筋,一定会获取更多的知识。看哪些小朋友在生活中发现最多,随时告诉你的小伙伴、或是爸爸妈妈、或是告诉老师好吗?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新型生物技术和对于创造花卉新品种的独特优势以及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3.体会亲切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四课文,反映的是当今高新科技的新成就,其内容包括航天、克隆和基因技术。本《送你一束转基因花》是一说明文。文章指出新型生物技术对花冉育种的意义,说明转基因花的科学含义和优良特性,展示了转基因花在商机和美化世界方面的光明前景。

  教学设想

  新课标第一

  重难点:1、新型生物技术和对于创造花卉新品种的独特优势以及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2、体会亲切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花花世界欣赏导入

  播放一段视频《万紫千红的花》

  刚才大家欣赏到的.是一片花的海洋,姹紫嫣红,甚是美丽。很多花都有它的象征意义,不同的人送不同的花.就今天我想要送一束特别的花,请看课文《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二、走马观花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

  2、转基因花是利用新型生物技术来培育的,那么这种技术有何优势?其发展的方向是怎样的?

  3、如何创造出转基因花?它有哪些优良特性?

  3、目前在培育转基因花卉新品种方面已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4、转基因花卉的市场前景怎样?

  (学生自读、讨论、交流)

  三、花言巧语品味语言

  1、理清课文结构

  引导学生明确:总——分——总的结构安排

  新型生物技术的优势及什么是转基因花(总)

  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分)

  转基因花的光明前景(总)

  2、在介绍说明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举例说明)

  3、特色分析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下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在此问题的基础上归纳出的另一定作特色:亲切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四、百花竞放思维拓展

  1、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展开联想的翅膀,热烈讨论一下“你需要什么样的转基因花卉”这个问题。

  2、用图画的的形式来展现你需要的转基因花。

  五、妙笔生花学以致用

  运用这节课学习的说明文的方法,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你心目中的转基因花。

  板书设计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一、总(1—3):新型生物技术的独特优势,以及什么是转基因花。

  二、分(4—6):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特别色彩、特别新奇、特别长寿。

  三、总(7—8):全文。

语文教案 篇4

  学情分析:

  学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经历了学习史上的重大转折,但是在语文学习上并没有质的提升。因此,开学初的语文课应该以实现又初中向高中学法上的过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一、明确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

  二、语文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

  三、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按计划完成学习内容。

  三、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时常为我们的祖国拥有的历史悠久并且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而自豪。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却又为我们的汉语的未来而感到莫名的恐惧。我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欲的无限膨胀,时代的疯狂前进,导致表意的汉字被排挤,传统的文化被割裂,人文的精神在冷落……我们极有可能成为汉文化衰落的历史罪人!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走经济强国之路,更需要走精神强民之途。担着精神家园建设的语文教育,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有义务接过这根书写着“文明”字样的沉重的接力棒,并且还得顺利地传递下去。

  二、明确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约法三章):

  听课要求:

  1、认真听讲,作好笔记(便于保管,请学生把笔记做在书本相应的'地方)

  2、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找回自信,张扬自我。(语文学习的能力目标)

  3、为严肃课堂纪律,上课如有瞌睡者,要被请起表演节目。

  早自修要求:

  1、二、四、六语文早自修,课代表负责,班干部协助。

  2、早自修大声朗读,读出语感。配套朗读《读本》上的课文。

  3、每次早自修前一天课代表要提前到我这里了解朗读任务。

  作业要求:

  1、配套作业,优化设计,每课一练,接轨高考

  2、摘抄和书法结合起来。每天一摘抄,星期六收起来检查。摘抄用统一的练习本。

  3、随笔二周一篇,用统一的硬抄本,前面空两张,第一张写上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话。

  作文要求能真实大胆地发表个人看法,能写出文体鲜明的链接着健康生命的作文。尊重版权,绝对原创。真情实感,书写清楚。

  阅读要求:要有个阅读计划。每天的阅读量,每月的阅读量心中要有个数。广泛阅读,读而有得,做好摘抄或剪贴。

  工具书准备: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词典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晋]

  陈寿: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英国]培根:“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沉沦;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前苏联]高尔基:“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阅读是一种熏陶。我们所要读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课本与读本相互配套,一课对一课,一个单元对应一个单元,我们应该读懂,读透。

  不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否则,结果往往是“皮带没眼——记不住”。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腹有诗书气自华。

  [唐]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战国]孟子:尽心书则不如无书。

  清代大儒戴震怀疑朱熹给《大学章句》作的注解,终成一代宗师。

  [清]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机文章。

  [宋]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结束语

  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要有坚强的语文意志: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显然需要我们师生一起努力,加强合作,共建美丽富饶又博大精深的语文世界。

  五、作业

  1、预习《沁园春长沙》,能熟读课文,掌握生字注音。

  2、随笔参考话题:《写在教师节》

  教后感:第一堂课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特别是很多学生意识到平时阅读的重要性,课一上完,便有学生咨询如何阅读的问题,我觉得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感觉很好。

语文教案 篇5

  培养目标指导学生识字、词的方法。

  2、学生学会自己积累词语、丰富词语。

  3、引导学生多看书报、勤积累。

  教学重、难点认识汉字和丰富学生的词语。

  难点:指导办小小手抄报。

  教学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6)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百花园去寻宝。

  二、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1、课件出示词语、自由读。

  2、指名读。

  3、读后你有什么发现?读好这些轻声词。你有什么好方法?

  4、小组比赛读。

  5、你还知道哪些词是读轻声的?

  三、汉字真有趣。你们买过东西。

  1、认识“元角分”。

  2、学习“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3、比赛读。

  4、小组内抽读。

  四、选字组词语。

  1、出示“沙、纱”指名读,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布、泥”学生选字填空。

  3、学生练习下几组。

  4、老师评讲。

  5、你还知道哪些字的.读音是相同的。

  五、熟记成语。

  1、老师讲《画龙点睛》的故事。

  2、出示课文中的成语,学生自由读。

  3、你还认识什么成语。

  一、读一读。

  1、齐读题目。

  2、教师范读,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由读,注意把词语读准。

  4、再读短文,边读边画出自己的发现。

  5、小组交流。

  6、学生汇报。

  7、教师指导读。

  七、我的采集本

  1、指名读课文中的歇后语。

  2、你还知道有哪些歇后语?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八、教师小结。

  九、布置作业。

  收集歇后语和成语。

  第二课时

  (学习第七题)

  一、激发引入。

  1、同学们,平时喜欢看什么?

  2、出示题目《办小小手抄报》

  二、新授。

  1、出示各种报纸,让学生观察报纸上有什么内容。

  2、报纸有趣吗?你们喜欢吗?

  3、分几个人一小组,商量手抄报上写些什么,画些什么,内容怎样安排,小组分好工。

  4、小组汇报。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收集手抄报的内容。

  第三课时

  办小小手抄报

  一、学生动手办手抄报。

  二、展示优秀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串、告、诉、颗、兔”8个字,会读9个生字以及生字词,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进一步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表演中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与《小马过河》这篇故事建立联系,深化对做事要亲自尝试重要性这一主题的认识。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

  1.带拼音齐读生字(全体一起复习生字)

  2.去掉拼音读生字(排火车检查生字)

  3.抢答生字词(摘葡萄,学生抢答)

  (二)朗读感悟,复述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围绕几个小动物展开的?(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2.请同学简单的概述一下故事。(简单的几句话即可)

  (三)精讲点拨(学生多形式阅读与课文分析相结合)

  1.齐读第一自然段,一起走进童话。齐读过后,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起来朗读本段,听的同学完成下列问题。

  A.两个“一会儿”表现出狐狸怎样的心理?

  B.狐狸有没有吃到葡萄,如果没有,它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边读边表演一下吗?(让孩子们自己在阅读当中体会童话中的人物形象)

  2.“有哪位同学想给大家读一下二、三自然段?”多找几名同学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小松鼠听了谁的话?(狐狸)小松鼠为什么会相信狐狸呢?(它认为狐狸是聪明的)

  B.小兔子相信了谁的话?(小松鼠)

  通过以上问题,学生可以总结出:小松鼠和小兔子都具有轻易相信别人的话的特点。

  带着轻易相信的语气再读二、三自然段体会两个小动物的心理。

  3、老师范读第四自然段,可以边读边让孩子们做动作,然后思考问题。

  A.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葡萄?(紫红)从这个词你能推断出什么?(葡萄应该成熟了)

  B.“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会“迫不及待”?在文中表现了小猴子怎样的心情?

  C.小兔子为什么连忙对小猴子说:“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孩子们可以体会到小猴子想吃葡萄的`急切心情,和小白兔怕小猴子吃到酸葡萄的那种担心,故事进行到高潮,学生会情不自禁的在朗读过程中加入一些肢体动作,这是孩子们对这篇童话感兴趣的一种表现。

  4.故事进行到这里,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呢?我们继续往下看5、6、7自然段,分别找同学起来读这几个自然段,主要体会动作和对话带给我们的信息。

  A.小猴子相信小兔子的话吗?(不相信)你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呢?(小猴子是笑着问小兔子的,不仅问了小兔子而且还问了小松鼠。)

  B.如果你是小猴子不会相信小兔子的话吗?(不会)你会怎样做呢?小猴子又是怎样做的呢?(大口大口的吃葡萄)说明小猴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勇敢)与谁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小松鼠)你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呢?(没敢尝)可以看书小松鼠比较胆小。

  C.看到小猴子吃的很开心,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尝了一颗葡萄:“啊!真甜。如果你是小松鼠或者是小兔子,会有怎样的疑问?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四)反馈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排练课本剧,在故事的最后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欣赏课本剧,随机选一个小组上来表演。

  在表演中孩子们不仅可以进一步的理解课文,而且增进了小组间的默契,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与进步,在语文课堂当中适当的表演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根据反馈展示孩子们能总结出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还能说出要向小猴子学习:做任何事不轻信于人,要勇于尝试!

  (五)合作探究

  根据上面的学习成果,引出本节课的第二篇文章《小马过河》,进行组内阅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过后,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故事,且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为什么同一条河,大家的说法会不一样呢?(会分析问题,能回答出老牛高大,松鼠矮小。)

  B.如果是你,听了老牛和松鼠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你会怎么做?

  C.从这篇童话故事中,你有哪些心得想与大家分享呢?

  (六)总结提升,突出主题

  本节课阅读的童话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做任何事不轻信于人,要敢于尝试,要学会分析,多多动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奥秘:奥妙神秘。

  凄惨:凄凉悲惨。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8

  自然景:高柳夹堤、土膏、冰皮、波色、鳞浪、山峦、晴雪、柳条、柔梢、麦田、浅鬣、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人文景:游人

  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若脱笼之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抑郁、烦躁→轻松喜悦→感叹赞美

  满井所见景物景春水之美春山之美杨柳之美麦田之美

  人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物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所感: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 激发学生亲近动物、亲近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领悟介绍小动物的一般写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介绍动物的顺序。

  课前准备

  课件(音箱)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像老鼠,眼睛圆,尾巴大,腿矫健,能攀爬,性温顺,特乖巧。

  2.说说你印象中的松鼠。

  3.展示松鼠在林中活动的短片。(要求谈感受。)

  要点:活泼可爱、腿脚敏捷、头脑聪慧……

  4.教师小结,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看看作者布丰笔下的“松鼠”和你们说的有哪些异同。

  二、 知识性内容安排:

  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由朗读(大声、小声、无声等)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词,熟悉文章大致内容。

  2. 请学生朗读课件上的生字词,集体纠错正音。

  3. 介绍文章体裁为文艺性说明文,学习第90页关于“说明”的一段介绍。

  明确:①说明文是介绍事物特点的文章。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②文艺性说明文在内容选取和语言表达上较为生动活泼,具有文艺色彩。

  三、 朗读课文,深入思考

  问题:读读想想,作者写了松鼠哪些特点,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得到体现?要求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恰当。

  难点梳理:作者在介绍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等惹人喜爱的特点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准确运用形容词和动词。作者在从面容、眼睛、四肢、面孔、尾巴等方面来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时,用了“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玲珑、漂亮”等形容词和“翘、躲、竖、坐”等动词,形象地说明它讨人喜欢的特点;二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在介绍松鼠叫声响亮时,对松鼠进行人格化的描写:“要是被人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生动地表现它丰富的情感。

  四、 梳理文章顺序

  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坐姿、吃相

  驯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寻食习惯、主要食物

  乖巧——过水情景逃跑筑窝

  文章结构:

  总(1)——分(2-5)——补充说明(6)(先主后次)

  小结:提醒同学们做读书归纳卡片和说明文的一般顺序模式。

  板书设计:

  如何写:(1)抓住特征(2)语言生动(3)合理排序

  五、 作业设计

  1. 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对松鼠进行自我介绍。

  2. 搜集并阅读布丰的资料及作品若干。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内容大概内容。

  2) 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读出不同语句应表达出的语气,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3) 创新目标: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讨论“你是怎么看这四位动物伙伴的”。

  4) 德育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从小动物的对话、表情中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读出不同性格特点的小动物的说话语气,感悟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生字图片、课文插图、一杯醋、一杯蜜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共分为8个自然段。

  学情分析:

  本文属于连环画故事,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达到体会深刻道理是本课的宗旨。

  教学过程:

  一、实物尝试,引入课题

  1.老师这里有些好东西,谁愿意来尝尝?

  2.这两个字就躲在了我们的课题里,出示课题。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酸、甜”二字? 两名学生分别品尝“醋”与“蜜”。其他学生看表情猜猜是什么字。齐读课题。两名学生介绍识记方法,大家做表情大声读准这两个字。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有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藏在书的第74页中,请你看看图,读一读它,顺便和生字交个朋友。

  2、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葡萄架上挂着许多串紫红色的葡萄,相机学习“葡萄”二字。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相机学习“狐、狸、猴”三个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3、识字归类:同类偏旁的字,意思有关联。

  4、这里还有几位生字朋友,请你也帮忙认一认。

  5、课文里的八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就把那一段课文读给同桌听听。

  6、认为你的同桌读得不错的,请你推荐他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读文。

  学生答出:

  1、葡萄架下

  2、出现了四只小动物。找出规律,是植物,所以有草字头,是兽类,所以有反犬旁。学生读: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同桌交流朗读。学生上台随意挑选出挂图贴好,朗读展示,教师相机引导识字、正音。

  三.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现在,黑板上的八幅挂图是乱的,谁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它们按顺序摆好?先读读课文,再和你的小组伙伴商量一下。

  2、这八幅图就像火车的八个停靠站,现在我们的故事列车就要出发了。先请你自己练练本领,先读课文,再看图把故事连起来试着讲讲!开往第一站的司机请……(学生未点到的,教师相机提示:抓住每幅图中小动物的动作、神态或心理。)然后再请一位学生重新讲一讲。有时还可请车上的各位乘客评价。

  3、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

  4.挑出感兴趣的角色读,比比谁读得好。

  5.同样是葡萄,为什么有的说它酸、有的夸它甜呢?

  6.如果你是课文里那只聪明的小猴子,你会对小兔、小松鼠或者狐狸说什么?

  反复读课文,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摆图,并说明理由。借助连环画讲讲课文中的故事。可以照课文讲,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本学习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挥想象,同时为后一环节分析每种小动物性格做铺垫。)分小组读读说说,体会狐狸的狡猾、心胸狭窄,猴子的聪明、活泼,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善良、轻信。全班交流。分角色合作读,其余部分齐读。学生思考,交流。(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它是酸的,小猴子它们尝过了,所以知道葡萄是甜的。)想象、交流。(以后你们要自己试一试,不能随便听信别人的话……)

  四.课后实践这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把这个故事说给你的家人

  或朋友听。再去课外找找其他有趣的寓言故事吧!(把课堂语文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精选)语文教案10-02

(经典)语文教案07-30

语文教案[精选]08-24

(精选)语文教案09-16

【经典】语文教案11-03

语文教案07-21

语文《赵州桥》教案12-05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