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3

时间:2021-09-30 12:15:02 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3

[教学创意]比较鉴赏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3

 创意说明:本文立场鲜明,“赞美圆明园”“谴责侵略者”两大板块内容互相独立、共同支撑表现着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学习这篇文章,不必拘泥于“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模式,可以将文章自然切分为两个独立色整体比较鉴赏,在比较中感受侵略战争的罪恶、探究雨果的远见卓识。在形成鲜明的感受之后,再进行深层反思,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掠劫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

 [教学步骤 ]

 一.比较鉴赏

 1.自读1-4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整段的内容都是雨果在评价园明园,代表性的句子有: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作者以全球的眼光,高度概括地评价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请你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光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作者调动充分的想象,用“恍若月光”形容圆明园,足见圆明园的美丽与神奇。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展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圃,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大理石”、“玉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材料,“青铜”、“瓷器”是中国的特产,“神像“异兽”是圆明园里的陈设,它综合了洞府、神庙、宫殿的所有优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圆明园美的赞美。

 “希腊有巴特勒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把圆明园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建筑相提并论,足见圆明园的地位。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窥一斑而见全豹,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象征。

 2.自读5-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雨果讽刺侵略者一直贯穿5-10段的始终,有代表性的句子有: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抨击了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揭露了英法联军的无耻和狡猾。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运用反语写出了掠劫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将英法帝国主义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得失,表现出了一代伟人的骨气。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所干的事情。”运用事实加以对比,批判了欧洲人自鸣得意的心态。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富丽堂皇”应该是艺术的本来面目、本真状态,而掠夺已使它们支离破碎,整体的美感荡然无存,当然相比之下变成了破烂,揭露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二.整体探究

 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和对侵略者的嘲讽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赞美圆明园,表现了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对侵略者的嘲讽,表现出雨果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的正义感和骨气。

 三.深层反思

 1.中国当年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失去了圆明园,我们教训惨痛,对于身边的文化遗产,我们该拿出哪些行动来保护?

 3.文化与艺术有国界吗?

 4.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历史”?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影片《火烧圆明园》

 2.课文扩读材料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