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15 09:52:35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写童话

  1.根据童话的特点和读过的童话故事,选择你喜欢的动植物或人物、事物展开想象写一个童话故事。

  2.同桌互读互改

  3.抽生上台读编的故事,集体评改。

  4.自评自改或互改。

  作业:

  1、端正抄写自己的童话在作文本子里

  2、选做:四人小组童话接龙

  习作讲评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在童话交流中,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初步学会点评同学习作的能力,能根据同学的点评修改自己的习作。

  2.过程与方法:在生生与师生点评中发现自己和同学习作中的优缺点,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借助班级主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点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编写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总评

  类型多样,有《小木偶的故事续编》,有写动物的.《森林运动会》,也有写《文具盒里的故事》,还有同学们自己最喜欢写得其他童话故事。

  老师这里就选取了其中几则,请大家来读一读文题。

  1、水底青蛙大王

  2、水果打广告

  3、小木偶误入时空隧道

  4、书包里的故事

  5、谁的功劳大

  6、真才实学

  ……

  二、分类点评

  1、出示文题,读一读,有什么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6个生字“雏、巢、蜜、蜂、航、封”。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3.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默读课文,默读时要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时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电脑没有发明之前,在电话没有普及之前,要和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

  人们通常采用写信的方式。你写过信吗?收到过信吗?见到过信吗?

  2.板书课题:信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有个小朋友,刚学会写信,想写好多的信。这些信都是替谁写给谁的呢?自由读课文。

  2.交流讨论,多媒体出示:

  雏鸟妈妈

  花朵蜜蜂

  大海小船

  云云

  树树

  自己自己

  3.结合交流讨论,学习“雏”

  媒体演示:

  (1)雏鸟的图片。“雏”的意思就是刚出生的鸟。

  (2)“雏”共有()笔。

  (3)比一比组词:雏()准()难()推()

  4.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二节——第六节。

  1.读读想想,这么多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交流讨论,媒体出示:回巢、采蜜、航海、春雨、森林。

  3.结合交流,学习“巢”。

  媒体出示鸟巢图:

  (1)“鸟巢”是什么?“鸟巢”又可以叫“鸟______”?

  (2)“巢”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要注意。练习写字。

  4.再读读2——6节,想想为什么要写这些信?

  5.交流讨论,媒体出示:黄昏、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理解词义:黄昏(读读第二节,说说黄昏指什么时间?)

  姹紫嫣红(指导看注释,启发说说春天有哪些花?)

  读读2——6节,练习说话:

  媒体出示:

  (1)因为,所以我写信给小船,让她快去航海。

  (2)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快回巢。

  (3)*因为__________,所以替______给______写信,__________。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读第6节,理解“心贴得更紧”的意思。第2——5节:学生自选一节练习朗读,

  大组交流。

  (二)研读第一节

  1.读读,思考:为什么信要用心来写?

  2.练习默读第一节。

  四、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雏鸟、回巢、自己、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天边森林

  2.试试你身手: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试着说几个:

  例:风(平)浪(静)

  山(清)水(秀)风(和)日(丽)

  情(深)义(重)窗(明)几(净)

  3.熟读背诵课文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1)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2)模仿课文的样子,试着写几句话,第一节可以用,也可以自己写。

  2.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雏鸟、黄昏、森林、自己、风平浪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 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 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

  1 听写词语

  2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个别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3 将你收集到的资料读给大家听。教师补充。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告别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想法呢?

  2、有一位同学在小学毕业前夕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师板书“明天,我们毕业”。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划出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解释。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憧憬 矫健 汩汩 临帖

  茁壮 五彩斑斓 一丝不苟

  注意字音:

  憧:声母是ch不是d。

  憬:韵母是ing不是in。

  澜:声母是l不是n。

  帖:声调是“`”不是“ˉ”。

  茁:声母是zh不是z 。

  注意字形:

  澜:门里是个“柬”,不能写错。

  朝夕相处:一天到晚在一起,形容时时在一起。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的怀念和留恋。

  憧憬:向往。

  炽热:极热。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继纠正读音,并集体朗读容易读错的地方。

  3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哪个小节写了我们回顾六年的'生活及难忘的老师?

  (2)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一(1)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2—7)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敬爱的老师。

  三(8—9)写我们怀着美好的理想,向着蓝天飞翔,等我们也成为国家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局部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指名说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课文就这两大局部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 平中见奇 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身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一)

  1、下面俺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知道文章哪一局部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板书:看详略

  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局部,那哪局部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俺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俺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同学默读。

  5、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 “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俺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俺们就重点学。

  (二)

  1、现在请你们自身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同学默读课文

  3、好,现在俺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5、现在再看,第一局部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局部“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 好几样 吩咐 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 板书:俺们谈

  父亲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交叉)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内容”。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俺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这局部,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俺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俺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

  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

  “俺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俺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俺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过“看内容”俺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俺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 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 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点分析3、4 赞花生,学花生

  (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考虑,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誉花生的。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身的好处)

  (2)俺们再看“学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俺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俺们学花生?

  (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 “看目的”。在这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誉一番呢?还是为了让俺们学习花生?俺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俺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还是叫俺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俺们”理解了没有?

  (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示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子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内容?再读一遍。 这句话深深地标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

  (5)小结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俺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俺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板书:

  种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过收获节△ 俺们谈

  谈花生△ 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道理)

  (找重点的方法)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语言训练]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是()、是()、是()

  他一来,就()……

  就()……

  就()……

  就()……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

  “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3.检查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2、《帽子和鸟窝》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帽”和“窝”:

  1.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