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22 14:12:13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九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一、演读见悟

  在经过精读体悟后,让学生带上自制头饰进行课本剧表演。整个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

  1、自报角色。

  2、角色定位(即把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揣摩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使之合乎角色要求)。

  3、同桌或四人小组演练。

  4、小组代表配乐表演(因该文中小猴、小鸭、小鹰学本领的经过太简单,所以可指导表演者把四人小组联想内容融入到表演当中去)。

  5、课本剧改编、表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6、师生共评(从语言、动作、神情及配合诸方面点评)

  7、评后再读。

  二、总结,课文延伸

  1、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小朋友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并对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图片1为一张床上有一些散乱的衣服,一位小姑娘正在进行整理;图片2为小刚的书柜上很乱,还有几本书掉了下来,这时,小明来找他踢球,他毫不犹豫地就出去了;图片3为小亮晚上休息前洗完脚后,洗脚水不倒,袜子也不洗,随地一扔,就睡觉了;图片4为一天放学,爷爷接小红回家,小红不加思索,就把书包往爷爷身上一扔,便一手拿过爷爷刚买的冰糖葫芦吃起来了。)

  2、运用所学知识及懂得的道理对自己进行自评、共评。

  三、指导书写生字,拼读认读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2、生字书写。在学生自己练习的基础上,交流写字的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如:“己”容易写成“已”或“巳”;“吃”与“风”的`末一笔都是横折弯钩,但写法不同等。

  3、识记、拼读十三个认读字。指导学生把十三个认读字在文中画出来,做上记号,反复连词诵读。

  四、指导背诵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

  2、教师指名复述课文(2--3名)。

  3、自由背诵课文,教师进行指导。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四个生字,给十三个认读字加注拼音。

  2、朗读课文,把你课上所学内容及懂得的道理讲给家长听。

  3、比一比,看谁学做的事情多。(适当时候组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素质大赛。)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di4och5g6w4Iku2ngf5ngsh1np#

  ( )( )( ) ( )

  ru@l@hu$p#k74iw*j9ngd3c3i

  ( )( )( )

  二、按要求填空。(6分)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4分)

  1.两袖()()2.()苗()长

  3.()枝()叶4.守()待()

  四、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8分)

  五、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4分)

  1.清廉()夸奖()

  美丽()制止()

  2.新()希望()

  高大()机灵()

  六、选词填空。(6分)

  由于由

  1.我们去参观图书展览会,明天上午8点______学校出发。

  2.______老师教得很好,所以学生们成绩提高很快。

  尽管因为

  3.()他家离学校很远,可他还是每天准时到校。

  4.()小英病了,所以她今天没来上课。

  七、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6分)

  1.从此以后,他更加友奋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远望去,那里妨拂是一座工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照样子改写句子。(6分)

  例:她捡起来地上的铅笔。

  她把地上的铅笔捡起来。

  地上的铅笔被她捡起来。

  1.大风刮倒了一棵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警察叔叔抓住了一个坏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13分)

  1.___________杨兴参观了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小树苗。

  3.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块菜地。

  十、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先后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9分)

  ()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使我将信将疑。

  ()下午,我放学回家,见爷爷手里拿着一张纸条,看得入了神。

  ()顿时,一股热流通遍了我全身,当了三十多年教师的爷爷,终于分到了一套宽敞明亮的新房。

  ()我连叫了三声爷爷,他才抬起头说:“小军,咱家分到新房了。”

  ()他一边说,一边把那张纸条递给我。

  十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5分)

  大熊猫的.身体胖呼呼的,很讨人喜爱。它的毛很光滑,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它那一对圆圆的黑眼圈,看上去好像戴着一副墨镜。它走起路来东张西望的,再加上笨重的身子,缓慢的步子,显得更加可笑。

  更吸引人的是它吃竹子的样子。它折下嫩竹,先将竹叶及茎咬下来,攒在嘴里,再用爪子握住,左一口,右一口,有条不紊地吃着,把杂乱的竹枝咬得像刀切一样齐。

  1.第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里看出来的?(7分)

  2.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讲的?是从哪几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8分)

  十二、作文。(16分)

  按一定顺序观察一次节日活动的教室布置情况,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小学语文第五册期末试卷(十二)答案

  一、吊车格外狂风山坡锐利活泼可爱无精打采

  二、1.丿二③√2.木二②√3.口三②√

  三、1.清风2.拔助3.舒展4.株兔

  四、1.笔杆3.鲜血

  旗杆血液

  2.仿佛4.漂白

  佛教漂流

  五、1.批评(p9p0ng)

  丑陋(lo))放任(f4ngr8n)

  2.旧失望矮小愚笨

  六、1.由2.由于3.尽管4.因为

  七、1.友→发奋→愤2.妨→仿拂→佛

  八、1.大风把一棵大树刮倒了。

  一棵大树被大风刮倒了。

  2.警察叔叔把一个坏人抓住了。

  一个坏人被警察叔叔抓住了。

  九、1.昨天上午杨兴参观了少年儿童活动中心。

  2.星期六我们在学校东操场种下了小树苗。

  3.这是位于城外的一块菜地。

  十、31524

  十一、1.第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大熊猫很讨人喜欢。第二句至第四句是围绕第一句这个重点句来写的。这可从第二句、第三句它的外形特点和第四句走路特点看出来。

  2.第二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讲更吸引人的是它吃竹子的样子。第二句话是围绕第一句这个重点句讲的,是从它折、咬、攒、握、吃竹子的动作来具体描写的。

  十二、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电视塔的特点和作用,体会电视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电视”,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谁来读?

  生1:电视

  师:读“视”的时候,要把小舌头翘起来,你再读读。

  ? ? ? 生1:电视

  师:跟老师读,电视。

  生:电视、电视、电视。

  2、打开折叠卡片出示“塔”字

  师:这个字宝宝谁认识?

  生1:塔

  生2:塔

  师: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生2:塔

  生:塔塔塔

  师:谁能连起来读?

  生1:电视塔

  生2:电视塔

  生齐读:电视塔

  3、示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4课电视塔。(将“电视塔”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你见过电视塔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1:电视塔高高的,伸到天上去了。

  生2:电视塔很尖。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在黑板上画电视塔的简笔画)

  过渡:师: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请小朋友翻开书71页,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也可以问问老师和同桌的小朋友。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句。

  (1)师:小朋友读的真好,课文的哪一句写了铁塔的样子?(出示课文第一句)

  生1:第一句。

  师:请你来读读这句。

  生1:铁塔高,铁塔尖,高高铁塔入云天。

  师:小朋友自己再读读。

  师: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铁塔很高。

  生2:我知道铁塔尖尖的,到白云和天上去了。

  (2)师:铁塔真高,它还和蓝天白云交朋友呢!谁能把铁塔高高的感觉读出来。

  生:铁塔高,铁塔尖,高高铁塔入云天。

  ? ? ??师;这个小朋友的“高”字读得真好,老师感觉铁塔真的很高。谁再来读读。

  生:铁塔高,铁塔尖,高高铁塔入云天。

  师:这个小朋有把“入云天”拉长了一些,好像电视塔真的到天上去了呢!

  (3)师:铁塔又高又尖,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尖尖的?

  生1:火箭是尖尖的。

  生2:五角星是尖尖的。

  师:这些尖尖的东西都是(手势)上——生)小,下——(生)大,小朋友跟我读,上小下大尖尖尖。

  生:上小下大尖尖尖。

  师:你有办法记住它吗?

  生:先记一个“小”字,把“小”的钩去掉,再记一个“大”。

  师:尖字怎么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看课件演示“尖”字的笔顺)

  师:我们再看一遍,这一次我们要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尖”字,边口述。

  “尖”字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横写在横中线稍下一些,撇起笔时和竖稍稍对齐。请小朋友打开中字本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尖字。看谁的字写得又端正又漂亮。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4)师:小朋友看天空中飘来了什么?(课件:天空中飘来两片云)

  它还会变呢!(课件:演变成云字)它变成了——

  生齐答:云

  师:“云”字怎么写的?我们来看看。

  师:谁会写“云”字,请你们当小老师教老师写,好吗?

  生齐说:横横撇折点;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云”字

  师:你们发现“云”的哪一笔写在横中线上?

  生1:第二笔,横。

  师;谁来给云字找朋友?

  生1:云白云

  师:你能用“白云”说句话吗?

  生1:白云在天上飘。

  生2:云乌云

  师:什么时候会有乌云呢?

  生:要下雨的时候。

  生3:风云(风字读成了方言。老师纠正)

  (5)小朋友找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然后又让学生把“尖”字上的“小”与平常写的“小”进行比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云”字的课件设计很好,两片云变成了云字,激发了学生学字的兴趣。特别是采取请学生当小老师的方法好,学生说笔画,老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学生很有成就感,体现了师生平等。]

  2、学习第二句。

  (1)师:小朋友看,谁来了?(点课件:孙悟空卡通图象)

  生:孙悟空!

  (2)师:谁来喊喊它的名字?

  生1:孙悟空

  师:读“孙”的时候要把舌头伸直。“悟”读第四声。

  师:谁再来喊。

  生2:孙悟空

  师:老师听这一组的小朋友喊喊。

  生:孙悟空

  师:我们一起来喊。

  (3)师: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它。

  (学生鼓掌)

  课件:出示“迎”字

  师:这就是欢迎的“迎”,谁会读?

  生:迎

  师:跟老师读,迎。

  生:迎迎迎

  师:谁来给“迎”字找朋友。

  生1:迎欢迎

  生2:迎迎来

  (4)师:孙悟空来到小朋友家的电视前,小朋友多高兴呀!谁来高兴的读这一句。

  生1: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

  师:请男孩子来读读。

  男生: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

  师:我们一起高兴地读读。

  生: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

  (5)师:小朋友那么喜欢孙悟空,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生1:孙悟空你可以教我七十二变吗?

  生2:孙悟空你到我家来玩吧!

  (6)师:小朋友想想,是谁迎来了孙悟空?

  生1:是电视机。

  生2:是电视塔。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计:

  同学们,你们肯定读过很多有趣的故事,说一说你们都读过哪些故事?你们读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们今天的口语交际就来谈一谈你对故事中的哪些人物最感兴趣,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一、出示“交流”要求。

  1.师生齐读要求。

  2.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练习。

  3. 把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看法与同学交流,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为别人补充,也可以谈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评价

  1. 小组推荐优胜者参与全班交流。师生进行点评。

  2. 说说你最喜欢谁编的故事,夸夸他(她),有么建议对她提出来。

  3、评选出“故事大王”

  师生评价: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 尊重学生,进行奖励。

  4、师评价小结。

  要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咏鹅》是我国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咏鹅》教案1。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白、毛、水,认识5个字。

  2、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披一件白袍子,脚穿一双红鞋子,唱起歌儿伸脖子。"学生猜。

  (老师以一则谜语作为开头,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咏鹅》教案1》。)

  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板书课题)《咏鹅》。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骆宾王十分聪明,7岁就能作诗,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二、层层递进,整体输入。

  1、读一读,说一说,初步感知大意。

  ①教师:“请同学们赶快把书打开,看看7岁时的骆宾王是怎样写鹅的?”

  ②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③师:“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着长脖子朝天叫着,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你用红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动着。这是一只多美的大白鹅呀!我们怎样读,才能读出对大白鹅的感情呢?”

  2、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①出示图、文。(一幅大白鹅图画,白鹅的头上脖子上,身子上和脚部分别贴着这首古诗的四个句子。)

  ②教师:“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照它的节拍读才能理解得好,请认真听录音朗读,仔细体会。”

  ③师:“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自己练习读。”

  ④请学生有节奏地在全班朗读。

  (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次意境,体验情趣。但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学生不懂这些,靠老师的讲解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3、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领悟古诗情趣。

  ①师:“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特别开心。骆宾王看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画面,会在怎样的感情中吟出这首诗呢?我们把他这种感情读出来好吗?”

  ②生:“小组读、同桌读者、指名配乐朗读。”

  ③师:“你们谁愿意当大白鹅,表演给大家看?谁愿意做骆宾王,一边观赏一边低吟小诗?”

  ④生:“学生到前面戴着头饰进行表演。然后全班一起边演边背。”

  ⑤师:“你们喜欢这一只大白鹅吗?请你按诗的内容给你手中的"白鹅图"(课前准备好的)涂上颜色。”

  三、识记生字,培养能力。

  1、学生画出诗中要求记住的生字。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2、小组讨论,汇报识字方法。

  3、练习用字组词,说话。

  (在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记一记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活动,教师适时调控,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在高度的兴历和激动之中。)

  四、巩固练习。(略)

  1、找朋友读生字。

  2、男女生轮读古诗。

  3、背诵古诗比赛。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一、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装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铁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二、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

  习题精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2、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3、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小节。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3、4。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

  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2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

  理解重点词句。

  读出人们的心情。

  选折合适的音乐。

  6、自由读读3、4小节,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7、交流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

  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出现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

  9、重点交流“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抓住比喻,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

  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学生自由选折音乐,组成小组读读。

  11、集体学习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对读。

  四、拓展、探究

  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并试着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具体。

  说话练习:“钱塘江有着()的大潮。()。

  2、仿写《雷雨》

  出示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势。

  五、回家作业: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观的资料、图片。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江面平静出现白线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余波西去、恢复平静

  (看)浩浩荡荡

  (听)山崩地裂

  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沸腾深深震撼 回味、赞叹“天下奇观!”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同学认知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并会根据课文情境想像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3、使同学初步懂得“不能迷信他人说的话,凡事都应该自身动脑筋考虑或实践一下,科学发现就是从俺们身边开始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点】

  认读、会写文中生字;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的意识,培养探究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教师拿出一个装着大半杯水容器,问:现在俺要将这个苹果放入杯中,你们猜测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假如放入别的东西呢?

  二、探究问题,学习生字

  1、提出疑问:可是,有位叫朗志万(板书并随即学习生字“朗、志”)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示)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假如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⑴ 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结合学习“漫”。

  ⑵ 假如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让同学充沛发表意见,了解小朋友们的想法,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⑶ 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学家的问题的?(引导读书,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⑷ 反馈,引导深入理解。出示: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身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① 想一想,当时,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语气,然后读一读。

  ② 汇报朗读,并结合“鳞”、“伊琳娜”四个生字的教学。

  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理由。(打开同学思路,了解同学的思维特点。)

  ⑸ 学习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出示: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 读好妈妈的话。

  ② 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⑹ 了解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教授这样问的目的。

  ① 读第五节,尤其读好“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一句结合学习“哎”字。

  ② 读好伊琳娜生气时说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结合学习“哄骗”一词。

  ③ 读读科学家的话,说说自身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俺不是哄骗你们。俺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⑺ 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为什么怀疑?(结合对同学的“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意识”的培养。)

  2、复习巩固生字,练习复述故事:

  ⑴ 看板书认读生字词语:朗志万 伊琳娜

  漫 鱼鳞

  哎呀 哄骗

  ⑵ 试一试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今天学的故事。

  三、小结提升

  1、褒扬同学们这节课的课堂表示。

  2、谈谈老师与同学们学了这一课的收获。

  3、能告诉俺你们的收获吗?(根据小朋友们的发言,加以整理学习本课所得,出示单元提示,再一次认知“做生活有心人,用自身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发明。”的道理。)

  四、练习书写

  1、看田字格,说说自身难以写好的字或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字。

  2、每个字写一个,教师巡回检查,抓住典型讲评。

  3、完成其余生字的书写。

  【教后感】

  1、同学的思维空间是比较大的,就是需要俺们老师去引导、开发。如本课中,俺让同学猜测: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放入苹果,会有什么变化?同学的回答有:水漫出来;水渐渐升高;水满起来了……这说明同学是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的,俺们教学就是要经常唤起同学的生活体验,协助理解课文。再如当俺出示科学家的问题后,又说“假如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其中有个同学的思维很独特,他说,这条金鱼可能是塑料的。这个答案俺也没有想到,也肯定不符合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但俺认为小朋友的独特思维应该大加鼓励,所以俺说:“你真是个会动脑的小朋友,想得就是跟他人不一样。这个答案老师都没有想到。”小朋友经历了这样的学习体验后肯定会去更多地动脑筋,想他人没有想过的东西,甚至是他人不敢想的东西。

  2、板书的合理设计,作用很大。本课的板书设计,一方面把所有的生字新词通过老师认真的书写反映在黑板上,给同学一个书写的示范,并可以持久进入同学的视网膜,另一方面将这些词语与人物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便于同学利用它概括语言,复述故事,巩固词语的运用,一举多得。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10-10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