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5 08:45:53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1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枯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火烧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又(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一类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二类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对夏天的热爱之情,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使学生明白“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成长”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植物生长变化的片段。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刚刚学习一篇描写夏天的文章,对夏天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描写夏天的,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谁在夏天里成长?)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一类生字组成的

  词语,学习生字。

  昨:zuó 日字旁左右结构 昨天 昨日 昨晚 昨夜

  秧:yāng禾木旁 左右结构 秧苗 秧田 秧歌 插秧

  俗:sú 亻旁左右结构 风俗习惯 风俗 俗不可耐俗

  威:wēi厂字旁 半包围结构 威武 威胁 威武不屈

  威严 威海 威力 威风 威信 威望 威风扫地

  增:zēng 土旁 左右结构 增加 增进 增长 增大

  轨:guǐ 车字旁左右结构 轨道 铁轨 轨迹 越轨

  填:tiān 土旁 左右结构 填表 填平 填满 填写

  割:gē刂旁左右结构 收割 割除 割断 割据 分割

  希:xī 巾旁上下结构 希望 希腊 希有

  三、熟读课文:

  学习生字之后,再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自然

  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

  1、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想知道都

  有什么在夏天里成长,相信通过同学们读课文,已经找到了答案,谁想说说?

  2、“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这句话是对全文的一个概括,课文是从植物和人两方面来写的。

  3、请同学们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植物生长的?(2、3自然段)

  4、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你是从哪看出植物在夏天时成长的速度很快?(让学生抓住具体的词语来讲,讲后再读一读)

  5、不但植物在成长,我们也在一天天长大,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人在夏天时成长的?(4自然段)读一读,这段中有两条谚语,说的是农民在夏天里总是能抓住植物生长的时机,所以植物的生长状态很好。

  6、在这一段中,哪句话使你受到的启发?找一找,画出来,再读一读。

  (大屏幕上出现文章的最后一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写一写。

  先让学生读一读,后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二、课文中说,夏天是长大的时期。到课文中找一找例子。

  这道题不要求学生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回答的是从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即可,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自己观察的.。

  三、读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

  这几句话中的“长”字有不同的读音,它是一个多音字,表示时间或东西的长短时读“cháng”,在表示生长、长大时读“zhǎng”。

  四、做一做。

  请学生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夏天的感受,可以把人们的活动照下来,也可以采集标本,还可以把夏天的景色来下来等。然后在班级内交流,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五、作业:1、书写一类生字。2、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夏天。

  板书设计:

  在夏天里成长

  生物生长

  万物生长 草木生长 抓住时机

  学生成长

  词汇积累:

  昨天 秧苗 俗话 威力 增加 铁轨 填满

  收割 希望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课文说明】

  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牙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知道傣族吗?它有什么风俗呢?

  (板书:泼水节)

  1961年,周总理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难忘的)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学会的和会认的字,用圆圈和横线标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3、小组合作练读生字。

  4、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5、同桌之间合作读文。

  (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方式,如轮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1、2自然段:

  ⑴ 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⑵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弄清泼水节的时间以及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⑶ 指导读好人们高兴的心情。

  2、导读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思考: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⑵ 从这些欢迎的场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赶来”“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等词句中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欢迎及热爱 )

  ⑶ 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迎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3、导读4、5自然段:

  ⑴ 设疑:

  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⑵ 小组合作学习4、5段:

  划出有关句子,相互读一读,说一说。

  ⑶ 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相机理解“祝福”一词,想一想,总理和傣族人民会互相祝福什么呢?

  ⑷ 交际互动:

  师演总理,生当人民,互相祝福。

  ⑸ 引导学生设疑讨论:

  姑娘和小伙为什么会流下幸福的热泪?

  指导朗读“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的呢”。

  ⑹ 你们想看看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

  指导朗读:让我们把人们的欢乐心情给读出来吧!自由练读4、5、6自然段,再选择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听。

  4、导读7、8自然段:

  师述:在这一天里,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泼啊、洒呀!他们笑哇跳哇!这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难忘的时刻呀!让我们也一起记住1961年这难忘的泼水节吧!齐读7、8自然段。

  四、扩展升华

  1、课后查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小组内交流。

  2、收集周总理的故事,读一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重点:

  1、知道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的原因。

  2、通过学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教学方法:

  激趣法、实验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顺学而导法等

  教学准备:

  1、台灯

  2、写好字的“红苹果”

  3、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小实验,导入新课

  1、出示台灯,做小实验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认识吗?(台灯)我要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老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使教室光线比较暗,有利于实验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及高。)(老师右手拿起台灯,打开灯后,将左手伸到灯前,对着教室前面的白墙壁,让手的影子投射到墙上。)

  2、(关掉手中的台灯,打开教室的灯)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看到了墙壁上手的影子)你觉得它有趣吗?(有趣)这的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老师在灯光下找见了手的影子,那么,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一篇课文。

  3、出示课题:《我的影子》

  (由出示台灯,告诉学生要做实验,引发学生兴趣,接着关掉教室的灯,为实验创造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急于想看到将会发生什么?当看到墙壁上手的影子时,新鲜、惊奇、有趣,一句“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学生兴趣昂然,这时出示课题〈我的影子〉,显得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识字。

  2、学生指读,多读几遍。(“金钥匙”告诉我们)

  3、同桌互读,互帮识字。

  4、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

  摘苹果游戏:老师借助简笔画用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树,再把写有生字的红苹果贴上。告诉学生,你认识什么字,就摘带这个字苹果,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字,再领同学们读两遍,才能把苹果带回家。(学生积极非常高,抢着要摘苹果)

  (这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将生字教学变为摘苹果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我学”真正变成“我要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写字的苹果又回到了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自由读文。

  2、在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3、教师问:读了以后,你都知道了什么?(在灯光下发现了“我”的.影子;“我”的影子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灯光下的影子在和我捉迷藏……)

  (学生谈自己从文中获取的知识或体会。这就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目前的体会,避免了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老师的路。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齐读最后一段。

  (从中心句入手,找到文章的灵魂,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师质疑: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变来变去,它到底都怎样变化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用笔画出来。

  3、指名回答。(影子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变成《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一会儿变成“小人国”里的巨人了;一会儿跑在前,一会儿跟在后,一会儿跑到我的左边,一会儿又转到右边去了;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我做什么,它也做什么。)

  4、它为什么会变大、变小、跑前、跑后呢?请看实验。(这时,我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打开台灯,举起左手,让左手的影子投射到墙壁上。为了使学生能看到手的影子在墙壁上的变大、变小、在身体的前面、后面,我不断地调整台灯与手的距离、高度。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手的影子在墙壁上的变化,准确地理解了文中“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这一中心句。)

  (通过这一实验,使抽象的、难理解的句子,变成了具体的、形象的游戏。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一要求。)

  5、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觉得影子好玩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文中自己喜欢地句子、段落。

  五、联系实际,拓展内容

  1、同学们,我们在阳光下、灯光下很容易看到自己、其它事物的影子,而且影子会给我们带来乐趣,比如:夏天,我们在树荫下乘凉,就不会感到炎热,以及光影游戏,你会做吗?猜猜看,下面的图是谁的影子?晚上回家后,试着做一做,你还会变出谁的影子?

  《我的影子》教学设计

  2、小故事:

  有那么一个小孩,他在阳光下认真地跑着,因为他想要超越自己的影子。可是,不管他向前跳多远、跑多快,影子总是在他前面。后来,有个大人对他说:“如果你一直面对太阳,影子不就跑到你的背后去了吗?”

  你觉得这个大人说的对吗?想想看,咱们用台灯代替太阳来做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一目了然,学生好象恍然大悟。这一道题更增加了学生对影子的兴趣。)

  六、总结课文,激发科学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好奇”,上一节课《苹果落地》,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产生好奇,知道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我的影子》,你都知道了什么?

  2、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你想知道哪些奇怪的现象?(花儿怎样开放?鸟儿怎样飞翔?鱼儿怎样呼吸?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儿在说些什么?)

  (这一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七、课后作业:

  回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找出今天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下一节课我们来交流自己的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钓鱼的启示。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钓过鱼吗?能说一说当你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

  2.假如你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很大的鱼,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节课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感知全文

  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3.默读全文,想想“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1~9节)得意→急切→哭出声→乞求→依依不舍

  4.简要理解(10~11节)写的是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理解中心,总结扩展

  1.反复诵读第10节,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钓鱼的`启示》。

  2.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1)讨论:这“鱼”指的是什么

  (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3.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布置作业

  把你遇到的与本文相类似的情况写成一篇小短文,或写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师在设疑引题后明确学习目标: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的含义以及从钓鱼中得到哪些启示?学生明确目标后运用已学过的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以及了解叙述的顺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知课文,理解“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探究活动

  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开一个研讨会。

  1、讲讲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钓鱼的启示》中的事。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讨论:我们以后该怎么做?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习作7》本次的习作训练与阅读紧密结合,是对阅读的补充,是对阅读的检测,同时也是一次自由表达的训练,内容是自由选择的,习作的形式也是自由的。所以本课的教学,教师应着重做好两点:一是帮助学生进行多层面的反复阅读,做好阅读指导。阅读是本次习作的基础,也是习作成功的保障。第二,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鼓励自由表达。

  根据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可按照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谈话导入,激情激趣,创设游戏,寻找故事,阅读链接,充实内容,学生练笔,故事沙龙,展示习作。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7》这个练习共安排了五道题目,包括以下几项内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在联系,合理想象,写出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

  3.能够做到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4.鼓励大胆新奇的想象,有创意的表达,并融进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到如何写出情节完整的,有意义,有创意的故事。

  2.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有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翻开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课文,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呢?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2、让我们打开语文书,从中你有没有发现藏在书中的故事呢?

  二、交流感悟

  1、交流从课文中的发现的隐藏的故事。老师将学生交流的话题随机写在黑板上。

  2、怎样才能把这隐藏着的故事写好呢?

  (选择合适的故事,进行筛选和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 ,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或者写写读完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3、小组内进行讨论,理清写作思路。

  三、完成初稿,交流完善。

  1、在练说的基础上,自拟文题写作。

  2、指导学生修改写作。

  (1)、将自己的习作朗读给同学听,同学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2)、认真修改习作 ,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

  3、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7 语文书中的故事

  藏在成语中、课文中的故事

  读守故事的所思所想所悟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习作7,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霍霍闪烁绯红苍穹煞是吹拂炙晒休憩徘徊酣畅皎洁

  2.掌握下列词语解释,特别注意对语境义的掌握:

  壮观闪烁绯红肃穆广漠次第苍穹辉映幽美吹拂炙晒休憩徘徊皎洁酣畅

  3.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掌握这些景物描写的方法,对于我们阅读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大有好处。

  时序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写景物。

  空间法:就是按照空间顺序写景物。如《济南的冬天》写雪后的山景,就是从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依次描绘了秀美的雪景。

  移步法:是依立足点和观察点的转移来写景物的方法。

  分类法:按照自然景物不同类型分别描绘的方法叫分类法。如《春》分别通过“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景物描绘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4.了解线索的作用

  所谓线索,就是贯串在整个叙事性文艺作品的情节发展中的脉络。在一般的记叙文中,线索的作用是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繁多的材料由记叙线索贯串起来,将文章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每一叙事作品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主要线索只有一条,其他线索则围绕主要线索来展开。记叙文中作者常以时间的推移或作者认识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来安排材料。这叫做“纵式结构”。

  二、能力目标

  1.了解“霍霍”、“绯红”、“广漠”、“苍穹”等词语的含义。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细腻描写景物变化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对美好景色与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海滨仲夏夜》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从夕阳落山不久到月上中天这段时间的光彩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点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结构思路

  作者按时间的推移来写景色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来反映海滨仲夏夜的五彩斑斓的迷人景色。全文一共描写了三幅画面:第一幅画面的时间是“夕阳落山不久,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霞光”、“星光”、“灯光”的耀眼光彩。第二幅画面为夜色降临后的海滩。第三幅画面为月光下、夜色中的海滩。三幅画面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海滨仲夏夜的迷人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劳动人民炽热的爱。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描绘了从“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这段时间里海滨仲夏夜的景色。

  第二部分(4-7),描绘了在幽美的夜色中,海滨沙滩上“劳动者休憩、谈笑”的情景。

  第三部分(8-12),描绘了从“月亮上来”到“夜深”这段时间里月光下海滨沙滩上“劳动者休憩、谈笑”的情景。

  三、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仅以第一幅画面为例。从霞光色彩的变幻到启明星闪烁,从繁星满天到灯光映照,作者不仅抓住了色彩、光线的变化,更紧扣了“海滨”这一特定环境。借海浪写霞光,用蓝天衬托明星,海面上的灯火与天空的星斗辉映。具体而言,写晚霞,不是笼统地去形容“红霞满天”,而是着意写反照在海浪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写出霞光的色彩特点;“闪烁”“滚动”“消失”表现霞光映在波浪上不停地晃动闪光这个特点。写夕阳逐渐西沉的景物,着重写了长庚星。在直接描写星光之前,先写天空的变化,为长庚星的出现作铺垫。“高而远”“深蓝色”的呈现一片“肃穆”气氛的天幕作为长庚星的背景,把它映衬得更鲜明了。写长庚星,一是抓住它“最早出现”、天幕上只有它一个的特点,二是抓住它“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的特色。继而写“夜色加浓”时的景物,着重写灯光。“次第”一词用得准确,写出了许多灯光先先后后亮起来的特点。“尤其”一词强调描写的重点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其特点是倒映在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闪烁”,“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把灯光的特点写活了。写月亮的升起,则说它是“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这些都是海滨特有的`景色,有别于其他地方。

  四、联想与比喻

  文章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比喻恰当。联想常借助巧妙的比喻完成的,形象地显示景物的特点。如:“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作者由鲜红的晚霞联想到燃烧的火焰,通过比喻,将霞比作火焰,既写出了霞光的形态,又写出了它的动态。再如“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作者由又大又亮的启明星联想到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然后通过比喻,突出启明星的特点。这些比喻不仅生动贴切,而且形象鲜明。

  五、诵读教学建议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故可采用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育读中体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富有感情的范读或示范朗读声像带等作为“导读”,让学生体会、模仿,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使他们掌握朗读的技巧,懂得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要领,并在反复诵读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艺术节效果。还可以配合画面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诵读。

  教学重点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作者抓住“海滨”“仲夏”“夜”等景物特征,依次写了“夕阳落山不久”、“夜色加浓”、“月亮上来了”、“月亮升得很高了”、“月己经很深了”时的海滨幽美夜景。突出了特征,用词准确优美,比喻贴切生动。因此全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体味文章绘物的美上。

  教学难点

  “一切景物描写都是人在描写,为描写人。”在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为表现人物、烘托思想感情服务的。故本文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自然美之中所蕴含的人的美、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目的,让学生默读课文,并通过查检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二、朗读全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整体把握本文特色。

  方式:可请学生朗读,也可由教师范读。

  三、谈后讨论,引导学生从自身感受去回答,不必拘泥于统一答案,总体围绕“美”即可。

  朗读前提示:读这篇文章的感受是什么?

  讨论后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给人的感受是所描绘的景色像画一样美,而且这些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四、下面我们再次默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一,看看本文依次描写了哪三组画面。注意要尽量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学生默读全文并做课后练习。(参见课文分析)

  五、请学生任选一幅画面,用手中的画笔把画面再现出来。准备第二节课交流(谈谈画这幅画的依据是什么。)此环节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理解,同时发挥想象力。

  第二课时

  一、教师在观看全班学生的作品后,可挑选出各个画面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错误正确的都行,通过学生谈做画的依据分析、理解课文。允许学生在画中加入自己的合理的想象,表现出色彩变化及动感即可。学生做画及讨论。要求尽量使用文中的语句,语言简练,条理清楚。

  教师总结画面的特点:动态的图画。通过霞光的色彩,光亮的变化及浪峰中的红光及白色的灯光所展现出来。

  二、请学生朗读第1、2、3段,体会本文写景的特色。

  三、学生在本上抄写精彩段落,完成点评。并用一段文字结合课文的实例归纳写作特点。

  四、为同学朗诵自己摘抄的段落,并交流点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看着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爬天都峰的时间、地点、人物)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轻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4.学生练读,评读。

  5.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4.学生分组讨论。

  5.全班交流、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6.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 )向峰顶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八、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

  一起爬 奋力 手脚并用 终于

  老爷爷

  作业设计:

  一、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 石级 铁链 似乎 发颤 奋力 攀登

  终于 纪念 辫子 勇气 决心 意思 取得

  二、判断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似乎(sìshì) 暑假(jiàjiǎ)

  发颤(fā fà) 应该(yīngyìng)

  三、选字填空。

  纪 记 年()()住 日() ()念

  作 做 工() 留() ()()业

  相 像 ()声 ()片 好() 照()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 望:啊,峰顶这么 ,在 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 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 !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 。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 ,暗示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兰兰过桥

  综合课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学习课文,了解塑料桥和潜水桥的特点。

  通过朗读了解塑料桥和潜水桥的特点。

  朗读感悟

  课件 生字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上新课前曾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一同乘上特快列车到我们祖国以及世界各地去欣赏一番那里各式各样的桥。(播放桥的图片,师解说)

  这些桥都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而有一位叫兰兰的小朋友今天要过几座与众不同的桥,让我们跟兰兰一起去看看吧。首先请小朋友们把课题响亮的读一读——9、兰兰过桥

  二、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汇报预习成果。

  教师随机教学生字的'读音。

  归纳学生对课题提出的三个最好的问题。让学生带上其中的两个问题再次预习课文,然后自己解决。

  三、学习潜水桥部分:

  过渡: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理由。随机出示小秘诀:先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自己所喜欢的那座桥;再反复读,找出表示桥特点的词句。

  喜欢潜水桥的学生根据小秘诀说理由,其他学生质疑。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词句教学,归纳出潜水桥的特点:结实、透明。

  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学习学第五自然段:

  过渡:走过潜水桥,兰兰和爷爷又来到了哪儿?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轻声自由读,想想有什么想弄明白的?

  生质疑,解疑。

  五、教学塑料桥部分:

  过渡:喜欢塑料桥的小朋友站起来。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已经很认真地自学过写塑料桥部分的内容了。现在请你们按照“小秘诀”来给其他小伙伴介绍介绍塑料桥,可以吗?先要介绍的是什么?接着是——?

  1、第7自然段:

  (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轻巧

  2、第8自然段:

  (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平稳

  3、第9自然段:

  看电脑动画,理解塑料桥使用过程 。

  4、编儿歌:

  六、教学第十自然段:

  生质疑,解疑。

  七、总结延伸:

  如果你是桥梁专家,你打算造什么样的桥?

  小朋友真会想,可是你们和爷爷设计的桥在现实生活中都还没造出来,要想让你们的梦想成真,你们应该怎么做?

  八、作业:

  将自己设计的桥画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复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识记、书写新的生字。

  1.读出生字词

  兰兰 桥梁 工程师 一条 波浪 架在 特别 玻璃砖 各种各样

  驶过来 划过去 采野花 往前走 打开 很薄 轻巧 又平又稳

  2.指导书写。

  “坐”两个人要写小,下面横要托住整个字。

  “座”要把里面的坐写小一点,偏右一点。

  学生书空练习,互相评价。

  教学板书:

  32、兰兰过桥

  潜水桥

  塑料桥

  (科学技术 )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