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探索多趣、互动、开阔的艺术课

时间:2021-10-01 19:24:07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探索多趣、互动、开阔的艺术课

    新的《艺术》课程把音乐、美术、舞蹈、建筑、摄影等诸姊妹艺术合而为一,由过去的注重专业技能、知识技能转向现在的注重音乐感受、审美情趣;从封闭式的师讲生听转向开放式的个性张扬;从沉默枯燥的课堂转向以游戏倾向为主的课堂。凭心而言,新的课程操作起来很抽象、模糊,老师们都有一种“找不到支点”的感觉,况且备课时间长,难度系数大,而且还要准备丰富的影音资料,兼通文史哲等多科知识……但真的沉浸其中,努力探索,的确能使课堂“动”起来,效果很好,老师也教学相长。

探索多趣、互动、开阔的艺术课

    现将笔者的一点体会小结如下。

    第一,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生活情趣和积极参与为目的的课堂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由过去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也彰显了自主性学习和主体性学习。这种自我潜能的被唤醒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因为有兴趣在先,被弱化了的知识点很容易被接受,对改变“学生爱听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的音乐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现状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如笔者在以音乐切入的课例教唱《编花篮》时,没有按照以前的“单调讲授法”:此曲如何好应该如何唱出民歌韵味。而是在普通话、河南话的比较中让学生调动兴趣,用河南话读歌词,学生觉得很新鲜,我接着教唱,只教三遍便都会唱了,继而引入豫剧名段《朝阳沟》,让学生体味这首河南民歌的美韵。最后以“开封民俗风情”为主题让学生创编歌词,并合着简单的民族打击乐,锣鼓家伙一响,教室里俨如一个小演唱会,歌词佳作也泉涌而出,如初一年级创作的《赞开封》:“来,来,来开封,开封有个古龙亭,龙亭底下是龙亭,龙亭底下还是龙亭,一层一层又一层,要想旅游来开封,来开封那个那呀依呀咳!”此歌词体现了开封“城摞城”的考古发现,虽然“龙亭下面是否摞着龙亭”这一说法缺乏实据,学生在五分钟内能创作出比较押韵且又很具地方特色的好歌词,这着实是自我潜能被激发的结果。没有兴趣参与,是不会有如此美好的“ 灵感突至”的。

    第二,艺术课堂应该以具有游戏或游戏倾向的方式进行,注重师生互动,不仅“心动”,更要“行动”。早期的艺术活动就是人们在闲暇之余的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少儿有大量机会“扮演”或“进入”不同的角色,而角色的扮演无形中发展了其戏剧对话才能和戏剧艺术感受;在游戏中,少儿可以频繁地得到自我表现机会,得到节奏的训练,无形中丰富了他们追随音乐的直觉能力和音乐潜能;更重要的是,游戏中涉及的不经意设计,还能锻炼少儿把不同要素进行拼接的能力。

    这样,艺术学习与游戏活动紧密相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体验艺术的魅力,掌握艺术的基本要素。如笔者在《同一首歌》课例中,把“走出青春风采—模特步”引入课堂,先让学生观看音像,总结模特步特点,然后合着“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的旋律在教室拉开“T”型空间,学生很自然被“青春与友谊”的情感目标感染。“击鼓传花”、“依据音乐情绪做出合适的动作让大家猜”、“走秧歌步”、“模仿班内某同学的典型语言或动作”,这些符合少儿需求的游戏很容易使课堂“动”起来,教学目标轻松完成。

    第三,确定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更能拓宽课堂空间,使课堂更具开放性。经验表明,艺术主题越人文化、越接近于真善美的东西,就越能把艺术与其他各科以及艺术与真、善、美的关系打通,也就越容易建立艺术各科以及艺术与其他各科之间的生态关系。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更自然地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实现人文内容与艺术知识技能的沟通,这对改变传统艺术教学中情感与技术、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分离的倾向定会有较好的效果。

    如我在教唱阎维文的《母亲》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