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傣语辅助教学的研究

时间:2021-10-01 10:57:49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傣语辅助教学的研究

在很长一段时期,小学生入学率低,流失严重曾经是傣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一大难题。对此,在傣族地区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一年入,二年跑,三年四年没有了”。它很形象通俗地说明了小学生流失的严重性。分析学生流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1)当时学校主要实行汉语单语教学,由于傣族学生入学前绝大多数是在本民族语言环境中生活,到了入学年龄,仍只会讲傣语。入学后立即学汉语,语言障碍使得学习汉文的难度增大,造成学生厌学,家长也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其学无获,不如早回农村种田的思想,从而导致学生流失。(2)由于傣族全民信奉佛教,宗教与教育合一的思想根源十分深厚,一些家长认为男孩子不识傣文,也就不能入佛门,于是借学校不学傣文之故,把男孩子送到寺庙去当和尚,从而直接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入学率。

  随着“教学民族化”政策的重视和落实,在大力倡导傣语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傣族地区小学入学率低,流失严重的问题才得以有效控制。一种教学法的使用如何会产生如此大的作用,最关键的是母语起了“拐杖”作用。傣语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傣语文和汉语文相同相近的地方较多,小年低年级教学借学生懂母语的优势,引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又降低了初学汉语的难度,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

傣语辅助教学的研究

  傣语辅助教学,利于学习情境创设和思维激活。

  在景洪市嗄东小学调研时,笔者分别听取了同是二年级的2节语文课,不同的是其中一名教师傣汉文兼通(下称“甲”),而另一名教师则不通傣语(下称“乙”)。甲教师一进教室,首先用傣语向同学问好,同学们也用傣语向教师问好,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讲新授课文时,甲教师先用傣语将课文大意复述一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文分析过程中,甲教师关键时经常插入傣语说明,不时引起学生的阵阵笑声。相对而言,乙教师的课尽管教师的教路很清晰,讲述也善于使用儿童语言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课堂气氛始终沉闷。特别是提问,整节课都由那五六个学生轮流回答。征得两位教师的同意,课后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检测,结查是无论课文内容复述,还是知识点掌握,甲教师执教的教学班都优于乙教师的教学班。调查认为,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甲教师善于使用母语辅助教学,有效地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使课堂气氛活跃,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利于思维激活。小学二年级的傣族学生,汉语水平较低,但教师在关键处采用母语说明提示,使学生在明确问题的过程中减少了作为他们最为困难的语码转换的环节,即将汉语信息翻译为傣语语文领悟的环节。乙教师汉语提问,民族学生思维过程首先将信息按母码解码,再还原为汉语表述,使难度增大。通过两位教师的教学检测,显然看到利用母语辅助教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一)傣语辅助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调研过程中,我们深感在小学阶段傣语辅助教学的潜力和优势都很大,实效性也较好。但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甚至负面性影响,对此不能忽视。

  1?对傣语辅助教学的认识分歧针对傣语辅助教学的问题,认识上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分歧。一是认为民族教育是民族学校教育的生命和特色所在,利用母语教学不是辅助教学,而应当是教学的主体语言。这种观点主张,民族学校的教学,应当建立以母语为主的教学体系,编译教材,变民族母语口语为书面语,以确立民族教学中母语教学的主体地位,二是认为国家宪法只提倡“各民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