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论社会保障产业

时间:2021-10-01 19:57:17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论社会保障产业

一、社会保障产业的提出

  社会保障产业这一命题的提出,在于实践中纯消费性的社会保障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财政拮据和基金贬值与社会保障费用不断上升的矛盾。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到1996年底,全国享受社会保障的社会成员约2亿人,覆盖面已由1986年的25%提高到30%,其中城镇达90%;社会保障内容日臻充实,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已基本形成体系,特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到1996年底,有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5个系统实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待遇及其结构不断提高和完善,基本能够满足现有社会保障对象的需求;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费用统筹项目和层次不断扩大和提高,到1996年底,全国有13个省、省辖市、自治区实行了基本养老保障费用省级统筹、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项目大部分县市实行了县市级统筹,有的还扩大到地方级统筹。

  在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保障费用随之急剧上升。据统计,1996年全国社会保障费用总支出2775.3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35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4%,大大超过了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积累基金却以每年10%——15%的速度贬值。以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到1996年底,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历年滚存结余578.56亿元,大部分用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当年收益率仅为7.63%,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1996年商品零售价格比1995年上涨了21.7%),当年实际收益率为—14.07%,以此推算,当年基金贬值81.4亿元。作为社会保障的后盾——国家财政,一直十分紧张,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据统计,1996年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主要用于公费医疗和社会救济)仅占社会保障总支出的4%左右。财政拮据和社会保障基金贬值的结果必然降低社会保障的保障功能,阻碍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二)社会保障不足与人们对社会保障需要日益增长的矛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和待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社会保障不仅能够提供现金保障(即收入补偿),还能够提供各种服务(包括生活娱乐服务、医疗康复服务、就业服务等)。而我国目前的情况,一方面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实施,政企分开逐步到位,下岗人员日益增加,社会保障需要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特别是社会保障历史欠债过多(据财政部社会保障司的一项研究资料显示,仅养老保险历史欠债就达20000亿元)。国家既没有能力向社会保障领域大量投入,也没有能力偿还欠了几十年的社会保障债务,因而造成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范围和水平只能处在很低的层次上。社会保障的承受能力低下,致使企业富余人员难以推向社会,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社会保障的不足和社会保障需要增加的矛盾以更加尖锐的形式存在并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由此人们不得不深思,在社会保障费用无法完全依靠政府的情况下,社会保障的出路何在?能否从其自身的发展中找到希望,走出困境呢?于是,提出了社会保障产业这一问题。

  二、发展社会保障产业的可行性

  (一)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高级系统都必须有一个相应的自我保护系统,当系统出现故障以后,自我保护系统会自动启动,对主系统进行维修。保护系统不能完全依靠主系统,它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否则,当主系统出现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