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科学历史观:历史学科能力的命脉一

时间:2021-10-02 10:53:42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科学历史观:历史学科能力的命脉(一)

 现代中学历史教学若滞留在使学生知道历史“是什么”之上,将必然没有出路。超越这一滞留阶段的关键在于,必须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历史的“为什么”。

科学历史观:历史学科能力的命脉(一)

这便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发展方向:由感性向理性的上升和飞跃,简单说就是怎样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完整实现历史教学目的。

比如,高三总复习的教学中,知识的系统化复习和掌握非常重要。但是,分类复习中专题史也好,国别史也好,都很容易停留在知识的条理化阶段,达不到系统化要求。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的系统化要求,不仅要注意历史现象之间的外在联系,而且更要注意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史专题,如果单纯把散见于课文中的各种赋税制度知识内容列举出来放在一起,这虽便于学生掌握,但它只能是条理化而不是系统化。要实现系统化,就必须搞清楚每一种赋税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结果,各个赋税制度和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时代特点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国赋税制度发展趋势与世界古代史上赋税制度发展趋势的比较。表现在社会经济基础中的生产关系方面:商品经济呈现出共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共性和规律性,即人身依附关系不断松弛和货币地租逐渐代替实物和劳役地租。只有把具体历史现象之间的这种本质联系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才能给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即立体的历史时空框架结构。

历史教学向能力培养的理性化阶段发展,是建国后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一大进步,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客观地反映了在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对能力的突出要求,适应了现实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摆正了基础教育中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使历史教育的目的能全面、完整地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又给历史教学本身注入了活力,给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拓展出一个崭新的空间。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基本思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科学思维方法。不管从任何角度对历史学科能力进行分解都无法离开这一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实际上,历史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中对此已有明确的规定。所以,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让学生明确教育目的的双重性。

一是实现近期效益,即要使学生能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引导下,充分理解、认识历史现象,并能运用这一思维方式主动而科学地去分析、评价、判断历史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水平,有效地提高应试技能。二是实现远期效益,即要使这种思维方法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能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对学生在其他各方面的学习和将来工作、生活发生影响,极大地增强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改造学生的思维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使其受益终身。

考虑到中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思维习惯,是一项艰巨任务,必须考虑中学生的实际来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决不可盲目草率,因为欲速则不达。经验证明,在教学的一开始,把它和教学目的双重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