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语文教育:张扬 游戏精神,激发生命活力

时间:2021-10-02 17:50:0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语文教育:张扬 游戏精神,激发生命活力

[摘要]师生生命活力的丧失,是当前语文教育的缺失之一。"游戏精神"的张扬,是激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一条良好途径。"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自主、自愿自觉的精神,是一种超越功利、愉悦快乐的精神,是一种感受体验、想象创造的精神,是一种超越现实、自我满足的精神,是一种平等参与、合作互动的精神,是一种交流对话的精神,是一种主动建构和自我生成的精神。张扬这种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适当运用游戏形式,让学生成为"游戏"的主宰,拓展语文的"游戏"天地,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自由创新,注重感受体验,鼓励想象幻想,获取美感愉悦,平等对话、合作互动。

语文教育:张扬 游戏精神,激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    语文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精神  生命活力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功利性有余,人文性不足;强制约束多,自由自主少;理性分析多,感性体验少;机械灌输多,想象创新少;知识负担多,愉悦享受少;惯于现成结论,懒于探索创新,,…  "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

    在新课程背景下,亟须改变这种师生生命活力丧失的局面,使学生乐学而善学,使教师乐教而善教。人有好乐的天性,"游戏精神"是人的心理本能。教育应该顺乎人的本性,因此,我主张开展具有"游戏精神"的语文教育活动,借助"游戏精神"的张扬,来激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而开展具有"游戏精神"的语文教育活动,则不仅仅是在教学中附加一些具体的"游戏",而是在更高层次上重视并利用超越于"游戏"之上的那种"游戏精神",并且大力张扬这种精神,使师生把语文教育活动作为一件轻松、快乐、自由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让阅读兴之所至,让思想自由翱翔,在语文这一特殊的"游戏"活动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游戏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游戏,就其一般涵义而言,是指一种与工作相反的,满足人的娱乐、享受欲望的行为,如游玩、嬉戏等。"2而赫伊津哈的定义是:"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愿活动或事业,依照自觉接受并完全遵从的规则,有其自身的目标,并伴以紧张、愉悦的感受和 '有利于"平常生活'的意识。"'综合起来,不妨把游戏解释为一种自由的活动。"自发、自由、非功利性、愉快是游戏的基本特征。"。

    康德最先在美学意义上使用"游戏"这一概念,创立了著名的艺术"游戏说"。康德说:"艺术也和手工艺区别着。前者唤做自由的,后者也能够唤做雇佣的艺术。前者人看做好像只是一种游戏,这就是一种工作,它是对自身愉快的,能够  合目的地成功。后者作为劳动,即作为对于自已是困苦而不愉快的,只是由于它的结果 (例如工资)吸引着,因而能够是被逼迫负担的"。5在这里,康德将艺术与劳动相比,认为劳动是强制性的,是"困苦而不愉快的",是"被逼迫负担的",而艺术就是一种"游戏",有着与儿童游戏相同的特点。席勒则认为,正是游戏使人性中理性和感性变得和谐,"使人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得到自由","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 "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