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理和算法相依相偎

时间:2022-01-02 17:56:07 教育 我要投稿

算理和算法相依相偎

有的老师认为,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算理与算法,在课堂教学中"顾了这个,就顾不了那个",算理、算法总要有所偏重。但我认为: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算理和算法唇齿相依,无法分割。算理是四则运算的理论指导,是基础。算法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算理的提炼。我们利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计算法则要符合算理要求。所以,算理是算法的依据,算法使算理可操作,在计算教学中是缺一不可的。

无"理","法"何以存;无"法","理"何以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如何让学生明"理"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理"明"法"才能清。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1、构建直观模型,感受算理。如:小棒、直观图、天平等的操作与演示。

2、通过口算感受算理。

3、适当的推理演绎。

刘万元老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23×12时,分三步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第一步,从估算入手感知算理。让学生体会把12看做10,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少,是因为少算了2个23。使学生初步感知可以把12个23分成10个23和2个23。第二步,从口算导入感悟算理。让学生将口算的过程写下来:23×10=230,23×2=46,230+46=276。学生的口算过程已经把算理描述出来。但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学生会做的不一定明白,会说的不一定理解。于是,刘老师又用点子图让学生直观的理解算理。第三步,用点子图理解算理。刘教师利用点子图的圈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将12分成10和2,先算"2个23、10个23是多少",再将其加起来。将算理直观的展示出来,促使算理的理解。到此,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有了清晰地理解,为总结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打好基础。

二、如何让学生炼"法"

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总结、提炼计算方法,通常我的`做法是:

1、在明"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先自己炼"法"。

2、展示学生的算法,评价、比较。

3、教师适时介入,找准认知冲突点。进行二次尝试,继续炼"法"。

4、展示、比较,总结算法。

结合刘万元老师的课,说说我的想法。

1、我认同刘万元老师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试写竖式。

2、通过学生的试算,发现学生的不同竖式写法。

这是很好的资源。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第一种方法没有体现计算过程。第二种方法体现计算过程,但太麻烦。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及时提出:第一种方法没有体现计算过程,第二种方法太麻烦,有没有折中的方法?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引起学生新的思考。

3、我认为这时可以依据刚才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二次尝试,而不是像刘老师这样利用课件直接揭示。我认为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学生才能进一步强化算理的认识,真正掌握算法。

4、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法,比较。我想有可能学生就会出现230在竖式中带不带0的问题。教师及时揪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达成共识。最后,教师完整板演竖式计算过程,总结、提炼计算方法。我认为,刘老师在算法的提炼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说说,"学生可以做到的教师不用教"。只要对重点问题提出质疑,促进学生总结就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基础练习,巩固算法、形成算理。

三、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理"与"法"

1、计算的"理"与"法"不可分割,唇齿相依。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独的讲"理"或讲"法",是相互融合的。刘老师让学生通过口算理解"理",实际竖式的写法就是将口算方法竖着写出来,又如何分割"理"与"法"。

2、一"理"可多"法"。23×12,如果学生写出23

×12 230 46 276

就一定是错吗?我认为她是符合算理的,可以肯定学生的想法,指出我们通常从个位算理就可。保护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比知识教学更重要。

现在我们提倡"算法多样化",实质就是"一理多法"。如:简便计算中25×12,学生即可以算25×(10+2),也可以想25×3×4。

【算理和算法相依相偎】相关文章:

算理和算法10-16

算理和算法的关系10-16

什么是算理和算法10-16

算理和算法概述10-16

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10-16

举例说明算理和算法10-16

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我对算理与算法统一的感悟10-16

重视算理与算法的渗透10-16

算法直观与算理形象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