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下村送教,从零岁抓起

时间:2021-10-06 09:33:53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下村送教,从零岁抓起

根据上海教育对学前教育的要求是“学前3年的教育需求得到充分满足,0-3岁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和十五期间的学前教育任务中同样提到发展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依托社区,提供多类型、多形式的早期教育形式。运用脑科学的研究结果,开展婴幼儿早期开发的早期实验。

我们在2000年就开始了招收2-3岁婴幼儿班的尝试,但入托幼儿人数不多,只有8个孩子,为进一步扩大0-3岁婴幼儿受教育的范围,又成立了“双休日亲子俱乐部”,参加的幼儿大多是幼儿园附近的。通过调查发现,还有许多散居在各村的孩子得不到早期教育,究其原因:一方面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另一方面,缺乏对0-3岁早期教育必要性的正确认识,再一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经济收入低,孩子入园越早,经济上无法承受。针对此种情况,镇妇联、幼儿园,召开了三次妇女干部会议进行专题讨论,针对0-3岁散居在农村孩子较多,受教育率低的情况,提出了下村送教服务的构想。

(一)、下村指导是镇妇联、村委会、幼儿园、家庭互相联动的过程。

首先,在去年10月镇妇联协调幼儿园制定出航头镇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指导计划。其中:一、成立了由镇妇联、幼儿园、计生委、卫生院有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二、建立了一支由幼儿园教师担任骨干的指导者队伍。三、强调了家庭教育的对象。四、开设了亲子热线。五、规定了活动时间和活动场所等。还列出指导内容和教师定点指导安排表。今年9月,我们又重新修订了计划,进行又一轮的计划实施,另外,还扩大下村指导老师队伍。从以前一个村下去一位指导老师,改为两名老师下一个村,这样,一名老师可重点指导家长,一名老师观察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发现问题进行研究。

在具体计划实施过程中,镇党委、政府领导给予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安排各村妇女干部配合幼儿园做好家长工作,每次活动妇女干部挨家挨户通知并提供好清洁、宽敞的场所,还亲自参与活动。另一方面,从资源上予以帮助:为各村添置一些设备,如幼儿座椅;赠送孩子一些玩具,一些育儿知识报刊、杂志等资料;组织亲子游玩活动;还邀请儿保医生、专家进行讲座,如请幼教专家曹子芳教授讲座,曹教授贴近生活的育儿知识讲座,使厅内座无虚席,鸦雀无声,会后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政府还为我们每位下村指导者15元一次的补贴。下村指导计划实施不久,得到了区妇联的大力支持和市妇联的充分肯定,此项工作在区亲子教育研讨会上作了交流汇报。

(二)、下村指导是我园教师提高师德修养、提高业务素质的过程。

(1)、每次指导统一主题编写指导材料,然后指导老师集中讨论,修改材料。指导教师必须根据自己指导的本村幼儿、家长的特点,各村家长的不同需求,实到婴幼儿的年龄层次和幼儿参与人数来灵活掌握,如指导材料:说说亲子游戏的好处,指导老师必须在指导材料的基础上设计、创编亲子游戏,这样既贴合各村孩子的特点,又能使家长更快掌握游戏的玩法。教师们在指导实践中不断提高指导能力,也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指导老师要适应农村教育环境。由于祖父母辈来参加的居多,部分指导老师在与之沟通上有困难,习惯了对幼儿讲普通话,用本地话难以表达。因此,要指导老师既要讲普通话,又要学讲本地话。经过几次指导后老师们也渐渐习惯,已经应付自如了。

(3)、每次下村指导,老师们要放弃自己的休息日,放弃享受天伦之乐的家庭温暖,有时还要放弃进修学习的时间,我们将每次下村辅导作为自己的本份工作;作为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机会;作为一次锻炼自己意志的机。我们觉得,能听到孩子银铃般的话语,能看到孩子灿烂的笑容,能走进孩子和家长的心灵世界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曾记得第一次下村指导,是2001年的12月8日,正逢一场大雨,从老港调来的奚秀梅老师,家住镇上的商品房,她要所去的许冯村离自家很远,况且对镇不大熟悉,所以自己出钱叫了辆出租汽车到了村委会,可是到了那里听说辅导的地方又临时放在别的地方,又顶风冒雨的找到那地方,给这个村的孩子和家长进行了辅导,这个村的妇女干部和孩子的家长都深深记住了这位小个子的奚老师。

还有一位秦春兰老师,自己家住镇西,安排她到离下沙很近的鹤鸣村去辅导,乘车起码有两站路,下雨天,我劝她乘车去,她说:“乘车下来到这个村步行要走许多路,还是骑自行车去”,于是她穿着雨披,骑着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顶风冒雨来到那里,自己已经淋得象个落汤鸡,依然象没发生什么事一样,给孩子和家长辅导。那天。我真的很感动,老师们崇尚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有这么一群好老师,作为园长能不心动吗?

(4)教师们每次指导回来总是互相交流实施情况,互相了解各村的幼儿、家长对活动的反响,并予以总结,便于以后在指导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教师们通过下村指导对于个别特殊的情况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个别化教育。通过下村指导老师们还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农村0-3岁亲子教育的经验。余雅丽老师的《0-3岁散居幼儿教育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在2002年第3期《学前教育文荟》予以发表。严瑶萍老师的《依据航头镇农村幼儿特点,开展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获区亲子教育论文二等奖。

(三)、下村指导后农村0-3岁婴幼儿、家长的转变

(1)、散居幼儿的生活从无规律变为有规律 ,卫生习惯逐渐良好。

农村幼儿家庭存在这样的情况:孩子的父母大都在镇办厂、私营厂上班,平时忙于自己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双休日,为了生计,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去照顾。爷爷奶奶在育儿方面没有科学性,再加上特别宠爱孩子,只要孩子不吵闹,他们什么都依。一位奶奶曾说:“带孩子只要他不吵就行了,他要什么我给什么。他饭不肯吃,等会儿我给他吃零食。他妈妈给他买了好多零食呢。”象这种情况的家庭很多,我们调查约占80%,故而养成了幼儿在吃饭睡觉等方面没有规律性。

还有,爷爷奶奶下田干活,孩子就在田间自由玩耍。一天下来,脸脏、手脏、衣服脏。在指导中观察,孩子没有带手帕的居多。有的孩子有鼻涕了也不擦,任其流下来,有的则用衣袖去擦。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针对这些情况老师们一方面直接给家长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就自己创编一些小儿歌、小故事和利用民间游戏、乡土游戏或利用废旧材料制成玩具等,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到本领,养成习惯。例如:两周岁的小贝加小朋友,没有来参加学习指导以前,各种习惯都不好。经过几次的学习、交往。现在小贝加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妈妈也说:“老师的话他最喜欢听了,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手脏了会去洗了;爱吃零食的习惯也渐渐改了。你们下来指导我们,对我们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

(2)、散居幼儿的交往能力逐渐提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商品房的购置和独门独户的小洋楼的不断兴起。幼儿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狭小了。一般家庭不会带着孩子挨家挨户串门了,幼儿也就缺乏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我们在指导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在一起只是自顾自地玩自己的玩具。小伙伴之间互不交流。而且以我为中心意识很强烈,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送给其他小朋友玩。将玩具均匀地分布在桌子上让孩子们来玩。孩子们拿到玩具把玩具往自己身边靠,归自己所有,然后独各玩起来了。小伙伴之间没有任何交流。将一个村的孩子集中在一起,经过几次接触,孩子们渐渐熟悉,在大人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已能互相交流,一起玩了。

(3)、农村0-3岁婴幼儿家长观念的转变

0~3岁幼儿的主体是家长,家长是教育者。但是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认为,他们只是会吃、喝、拉、撒、笑、睡的一条“消化道”而已;也只不过是会跳跳唱唱的活玩具。他们的脑子还嫩着那,谈什么教育?家长们存这种传统思想的有一些, 在下乡指导过程中,也有许多年轻的家长希望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但不知道如何去教育。有一位家长曾经问我:“老师,我也想把孩子教育好,看见别人家孩子这么听话,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去着手教育他。”也有的家长提到了在喂养孩子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例如:孩子不肯吃饭怎么办?我们很注意卫生了,为什么孩子还常拉肚子?等等的问题。他们有了要教育好孩子的迫切愿望,欠缺的就是找不到一个可行的、科学的方法。结果任其发展,不了了之,他们为此而烦恼。我们通过下村指导和每周二1:00-4:00的亲子咨询热线,一方面针对众多家长的教育孩子的疑惑和烦恼进行解答,另一方面,向家长宣传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提高家长的育儿技能。

最后,我把安特斯的一句话献给大家,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请让我生长的像我,

并请了解,为什么我希望生长的像我,

不是妈妈所认识的我,

亦非爸爸所希望的我,

或是老师认为应该如此的我,

请试了解和帮助我,请让我长的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