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对我国传统教育所谓基础扎实误区的批判

时间:2021-10-01 10:50:17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对我国传统教育所谓基础扎实误区的批判

基础扎实、创新不足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的强烈反差

中国传统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教学,一直以强调基础、以基础扎实为其经验与骄傲,自认为这是我们优势所在,是中国培养的大学生在世界上站得住的地方。近年来,数学、物理国际奥林匹克等竞赛中,中国学生大多名列前茅,甚至独占鳌头,超过世界教育、科技第一强国美国,更加深了人们的这种理念。

对我国传统教育所谓基础扎实误区的批判

  但是,正当我们为此而感到自豪时,相反的现实却严峻、无情地凸现在人们面前:为什么我们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为什么我们本土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为0?为什么近现代世界重大知识科技创新在原创意义上我们所占的份额那么少?为什么最能反映我国科技创新水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这两个奖项连续3年没有人得一等奖?

  在哈佛女孩刘亦婷对中美中学生素质的8点对比中,我们唯一的强项就是基础好,他们唯一的弱项就是基础差;而在创新能力上则相反,我们弱、他们强。强烈的反差、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我们基础好却创新少?他们基础差却创新多?太重基础未必好,进入误区更不好!

  自然,创新多少的原因绝不全在学校、教师、教学。但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将多数时间放在教学上的学校教师教学,对此恐怕不能置身度外,理应作出自己应有的反思,在贯彻中央关于培养创新人才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所谓基础扎实误区的形成或表现、危害

  第一,太重基础扎实的误区,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即使是正确的、必要的基础,也应讲究适度、适可而止,过度了就会产生副作用。这种副作用首先表现为:对基础不分析其来龙去脉形成过程,以实践检验其正误、新旧、高低,汲取其正确的、有现实意义的部分加以应用、发展、创新;而是因过分强调其系统、严谨、贡献而给人以完美无缺、无懈可击、最终完成的绝对真理的错误印象;又以灌输的方式要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结论,上课记笔记、考试对笔记、考过全忘记,久而久之使学生唯基础是从、全盘接受、盲目崇拜、思维定势,不能跳出框框想问题。美国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劳伦斯说:“在科学工作中,创造性思想要求看到以前未曾看到的东西,或者采用以前未曾想到的方法,这就需要从‘正常的’地方跳开并冒脱离现实的风险。”

  太重基础扎实的误区,最要命的是长期淹没在本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忘记了一切真知最初都是从实践发源的相对真理,它必须随实践发展而不断检验、批判、提高,逐步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这个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最重要原理与指导思想。自然,我们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得出一切基础都不利于创新的全盘否定错误结论,但我们认为太重基础、特别是所谓基础扎实的误区反而不利、阻碍、扼杀创新。

  第二,所谓基础扎实的误区,导致负担过重、兴趣丧失。真正抓好基础应是将该学科、专业中最基本、最有用的内容,精心备课、精心讲解,融会贯通、简明扼要、引人入胜地讲深讲透讲活,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兴趣、好奇心,进而在全方位广泛选择中挑选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个性化教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少而精学到手。但现在有些人不动脑筋、偷懒取巧,将基础扎实简单异化为仅仅是读书知识数量越多越好,长时期地大运动量强化训练,超负荷运转,使得学生疲于奔命、头昏脑胀、趣味索然,产生了逆反抵触心理,哪里还有心思、精力、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还有多少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