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1-10-01 16:45:27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元认知是对思维的思维,对认知的认知。就学习而言,元认知主要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的知识,以及学习者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发展水平较高,他们有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并善于通过这种知识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迅捷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知识,增强元认知体验,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一、系统渗透地理学科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学习者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及其相关的知识。它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予以客观评价,并进行积极监控和调节的基础。地理学科的元认知知识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地理学科知识结构特点、思维特点、方法特点等。宏观上看,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预见性的特征,决定了地理学科具有区域、综合、联系、批判、空间想象以及立体的思维方式,它们构成了掌握和精通地理学科的科学思想基础。教学中,学生只有真正明白这些特点,才能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微观上看,可举一例,高中地理第六章,关于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由于特点都是从数量、分布、利用等方面阐述,措施是根据特点提出来的,因此,这部分知识结构特点是具有内在联系性和可比性。学生认知这一点,学习中就可以画联系图,用比较的方法,找到其内在联系,进而构建知识结构,加以记忆、理解和掌握。第二,地理学科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如地理学的表述有别于其他大多数学科,除文字外,还有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等。所以,要学习好地理,必须形成喜欢读图、析图、用图的良好习惯,掌握读图、析图、用图的基本技能。为此,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向学生传授不同类型地理图象的阅读步骤、方法,以及用图象说明地理问题的技巧;广泛运用读图启发式教学,加大地理活动课教学力度。第三,地理学科学习任务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心理状态,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对自己在不同时段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另外,在思维、记忆、兴趣、情感等方面,不同类型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二、促使学生整理学习过程

大多数后进生都有这样的表现:在课堂上“理解”了,但课后又不知怎么回事,遇到类似的问题却不会做。究其原因主要是,虽然他们每个环节弄懂了,但未掌握整个思维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提问方式,促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策略,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元认知体验,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的习惯与能力。

近三年来,笔者坚持实验,形成了“创设情境,定向激发——设问启发,领会新知——回顾整理,明确结论——练习反馈,矫正补偿——总结概括,深化提高”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教学效果明显。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学习过程,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议论问题,变式练习,学生间互改作业,及时反馈学习效果的好坏,检查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正误。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改善了他们的学习活动的心理水平

以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第一课时为例。第一步,创设情境,定向激发。教师提问:天气预报除了气温、阴晴变化外,还预报什么?你们在看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时,有没有留意气压分布图?你们是否还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什么?风向是如何确定的?第二步,设问启发,领会新知;回顾整理,明确结论。首先,教师一边板画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图,一边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着板图总结: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而空气的垂直运动造成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高低差异,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进一步造成空气的水平运动,即风的形成。整体上看,形成了空气环流,即热力环流。这样,学生对热力环流有了透彻的理解,并在大脑中形成了明晰的图象。接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