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等待”,越久越好吗

时间:2021-10-06 08:45:18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等待”,越久越好吗

(作者:郑雅文 来源:《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案例》)

“等待”,越久越好吗

●当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运用已有经验,却始终不能获得成功时,教师该怎么办?

●教师的“等待”是不是越久越好?

实录

元元正在自制一张可以挂在胸前的牌子,最后一道工序是“打结”。她是这样操作的:

第一次:

首先,她把绳子的一头穿入牌子上端的小洞里,并拉出绳子;然后,找到绳子的两头并打结;完成后,往自己脖子里套;发现挂绳套不进脖子里(此时绳子的结打得较低,因此绳子变得很短)。

第二次:

解开绳结,捏着绳子的两头,围在头颈上比划、试戴;再次打结(此时绳子的结系在比前次略高的位置了),但结很松散,牌子滑落了下去(可能是绳子的质地光滑)。

第三次:

解开绳结,再次打结。但由于手没有捏牢绳子,以致绳子的一头滑掉了,绳结仍然没有系牢。

经过反复多次的操作摆弄后,在双手拉住绳子两头的同时,注意使用拉力,于是结被打在了高处,操作获得成功。元元把绳圈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牌子终于被挂在了胸前。

下面是教师与元元的对话:

教师:你怎么会想到用穿绳子的办法来做牌子的?

元元:因为我以前做过体育锻炼时用的牌子。

教师:你刚才为什么要把绳子围在脖子上面?

元元:因为不量一量,恐怕做的还是套不进去。

教师:你在给绳子打结的时候,好多次都失败了,那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元元:我心里很着急。

教师:你知道为什么前几次打结总是失败吗?

元元:因为我打结的时候,速度太快了,太快了就会滑下去(指绳结会滑下)。

教师:那后来你打结是怎么成功的?

元元:我眼睛看准,结没有滑下去,所以才成功了。

思考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该幼儿前后共反复打结七次。可见,该幼儿只是在不断重复自己已有的打结经验。如果仔细分析该幼儿遇到的问题,会发现他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对打结技能的缺乏。最后一次打结看似成功了,但幼儿并没有用语言描述出用手指的配合力量触及绳子两端以下的部分,并进行拽拉的动作,而只是说“结没有滑下去”这一表面现象。至于绳结为何没有滑下去的真正原因,幼儿并不知晓。这说明幼儿获得的此条经验是偶然的,同时在幼儿头脑中也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如何打结的概念。

  因此,我感到像实录中教师一味地去等待幼儿获得成功,并没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幼儿可能做的只是重复已有的经验而已,并没有建立正确的“打结”概念。实录中的幼儿下一次的打结可能仍会以失败告终。

  介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教师应该适时地运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理论,在幼儿确实感到困难时,不必一味地“等待”,而应在幼儿身后推一把,从而促使他们更快地发展。如果遇到实录中的情况,教师可以对幼儿说:“你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打结,你一定很想学,那就让我来教你几招吧!”教师可以教幼儿把结打在高处的具体方法,也可以教给幼儿其他更简单的打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