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

时间:2021-12-16 12:28:05 教案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

引用

阳关故人的引用教师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

教师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

引用

碧溪的教师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古人的教学思想,这种思想一直传承至今,并常常见诸于一些现代教学论著之中。这种教学思想突出强调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在揭示教学真谛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但这种教学思想却存在偏激和欠缺之处。

授人以鱼,并非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还需悟其渔识。教学需要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鱼;第二境界--授人以渔;第三境界--悟其渔识。

授人以鱼是教学的第一境界。教师教学首先教给学生知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和过程中形成能力。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能力的培养以知识为载体,知识和能力不是割裂的。企图脱离知识达到能力培养的,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在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授人以渔之前与之中必须授人以鱼,授人以鱼是一个必经阶段,先授人以鱼,再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不是对了的,并非授人以鱼,就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是把世界上所以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这既不可能也不必要。知识教学的关键是构建知识的结构,教给学生基础的知识,并且在授人以鱼的过程中要有授人以渔的前瞻意识。过去的教学理论以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纵然教师有一桶水,也有一桶水给完的可能。因此必须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是教学的第二境界。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和过程中授人以渔。授人以鱼,是给学生一杯水。授人以渔,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找水,这样学生就有喝不完的水。捕鱼的方法是不可穷尽的,授人以渔只是授给学生基础的、普遍的、典型的捕鱼方法。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内化,形成自己捕鱼的技能技巧。

但是授人以渔绝不是从形式上教给学生一些技能,而重在思维的开发。捕鱼的方法无非是鱼离开水或水离开鱼两种思路,按照鱼离开水的思路,可以采用网和叉进行撒网、拉网和叉鱼、钓鱼等方法。按照水离开鱼的思路,可以采用干鱼塘等方法。而电捕鱼和药捕的方法是对上述两种思路的突破,说不定将来渔民在岸上吹口哨或在水中放音乐也能使鱼进入容器。授人以渔应力求从无模到有模,再从有模到无模。即从没有办法,到学会一些方法,再把这些方法融合沟通,从而不局限于任何一种方法,使学生不断地创造出捕鱼的新方法。

悟其渔识是教学的第三境界。匠人与大师的差距在于,匠人只有技能技巧,他从师父那里学会了知识,且具备了模仿的能力,匠人只会复制前人的东西,只有技能技巧,缺少对事物的见识。而大师在得到"鱼"又学会"渔"的基础与过程中,悟出了"渔识",他能进行开创性的劳动,不但有创新的物质产品,还有独到的'思想产品。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这是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话,他十分形象地指出了"鱼"、"渔"、"渔识"三者之间的关系。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才智是把知识转换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而见识,则是对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方向、方法、方式作引领。

"渔识"主要靠"悟"而不是"授"。既有自发的悟,又可有意识地进行悟。学生自发的悟,可能要多花时间,多走弯路。我们在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时,要有意识地分阶段引导学生悟。

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悟其渔识是从教师给学生水,到教师带领学生去找水,最终使学生形成寻找水资源的见识,创造出新的找水方法。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悟其渔识三重境界是教学的必经过程,是教学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交叉、递进上升的过程。相比而言,从第二境界到第三境界要比第一境界到第二境界难一些,三个过程不是割裂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更要悟其渔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创新人才。

【教师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相关文章:

销售的三重境界11-09

人生的三重境界01-20

-人生三重境界02-17

婚姻的三重境界 -资料01-01

人生的三重境界 -资料01-01

「原创」读书的三重境界08-05

师训的三重境界(转)09-04

婚姻有三重境界 -资料01-01

人生有三重境界 -资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