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高考地理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

时间:2021-10-02 15:39:26 高考辅导 我要投稿

高考地理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

江苏省海安曲塘中学(226661)    丁生军(05138182001)

高考地理试卷Ⅱ卷综合题一般有填空型综合题和简答型综合题两种。对于第一种类型,由于答案字数较少,学生只要相应的知识掌握了,在答题上一般不会出现问题。而对于简答型综合题,因为答案文字较多,且需要语言的组织,学生在此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常常是这样,许多同学考试结束了,感觉很不错,觉得试题要求回答的地方都写满了。但等试卷发下来,发现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特别是综合题部分,得分率可能很低。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高考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

高考地理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

范例: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05年江西金太阳大联考试题)江苏省海安曲塘中学(226661)    丁生军(05138182001)

高考地理试卷Ⅱ卷综合题一般有填空型综合题和简答型综合题两种。对于第一种类型,由于答案字数较少,学生只要相应的知识掌握了,在答题上一般不会出现问题。而对于简答型综合题,因为答案文字较多,且需要语言的组织,学生在此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常常是这样,许多同学考试结束了,感觉很不错,觉得试题要求回答的地方都写满了。但等试卷发下来,发现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特别是综合题部分,得分率可能很低。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高考简答型综合题的答题策略。

范例: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05年江西金太阳大联考试题)

 

⑴图中100mm和200mm等降水线的走向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原因。(6′)

⑵甲、乙两处的降水与周围地区有什么不同,试分析其原因。(6′)

⑶丙地区充分利用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使之成为了我国最佳的优质葡萄生态产区之一。请对丙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进行评价。(8′)

上面这个范例就是一个典型的简答型综合题。下面就以此例来探讨在解答简答型综合题的一般技巧。

一、准确审题、充分获取有用信息

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地审题,包括给出的文字材料、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表等。要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创设解题情境。

1、对于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因为这些都会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了某点就可能答非所问或答不全。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如范例中的第⑵小题,在“甲、乙两处降水与周围地区有什么不同”文字中就必须注意“降水”和“周围”这两处关键性和限制性文字。许多同学在做题时没有注意这两处,所以答题时就无从下手,或者答案游离主题,不达要领。

2、对于各种地理数据统计图表,要首先熟悉图表的结构特征,了解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还要研究该地理要素变化的趋势。比如地理坐标图,要弄清楚横坐标表示的是什么;到底有一个或两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有时还必须注意坐标的刻度是否一致,2004年江苏高考试卷第2题的正确率很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许多同学没有注意到两幅图纵坐标的刻度并不同。

3、在地图上,给出的经度、纬度、山脉走向、山脉的高度、河流、行政区界线、铁路线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够建立起相应的空间概念,进而与区域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地理图表的试题,要结合文字叙述分析阅读地理图表,准确获取有效解题信息。

另外还要注意挖出隐含信息。有些试题的条件是地理原理中必须看准的,而试题往往并不明确,而有意识以间接方式或在细微处表示。

如范例中第⑴小题,通过经度和纬度,结合头脑中已有的中国地理空间概念,从而建立本题的地理空间概念——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一带。在此基础上再看图,根据题目要求只要抓住100mm和200mm两条等降水线,其余可以暂时当作看不见,避免不不要的干扰。

二、将地理知识与试题要求“对接”

准确审题后,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试题。

在掌握有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地理思维,综合分析解答问题。运用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资源、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知识。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还以上面的范例来说。要回答第⑶小题,首先回忆种植业的一般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再结合丙地区(河西走廊)的实际情况,对上述一般区位因素进行取舍(本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天然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低,而题目要求的是“优势条件”的评价,所以舍去土壤因素)、放大(象气候这一因素,在这里要根据葡萄的生长需要放大突出“光照强”和“温差大”)、调整(丙地区降水很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但临近的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提供了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水源。)等等。如此就可得出准确的答案。

三、注重答案文字的锤炼、组织

考试时做到了以上两点,并不代表该题的考分就十拿九稳了。有很多考生既充分地获取了解题的有用信息,也成功地使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与试题进行了“对接”。但得分情况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有很多是由于缺少科学、逻辑、全面地答案表述。在表述时,颠三倒四,词不达意,乃至丢分。

高考的严肃性、权威性、科学性对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都要求很高,甚至连错别字都会扣分。更何况简短的答案表述也反映了考生素质、能力的高低。因此答题要针对问题科学表述;覆盖全面,有因果、上下联系;还要逻辑清晰,最好列出几点。并要言简意赅,切忌集中一点罗嗦没完而不及其余。

如范例中的第⑶小题,在经过审题、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将答案进行简单的输理:先讲气候中的“①光照充足、②温差较大”,再说“③河西走廊地形平坦”,最后不要忘记“④附近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提供了灌溉水源”。如此答案看起来一目了然,要言不烦,阅卷者自然喜欢。

综上所述:在解答上述“简答型综合题”时首先力求准确审题,努力将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能力与考试题目成功“对接”,最后注意答案语言文字的锤炼、组织,做到规范答题。就能在高考中应对裕如,取得佳绩。

 

⑴图中100mm和200mm等降水线的走向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原因。(6′)

⑵甲、乙两处的降水与周围地区有什么不同,试分析其原因。(6′)

⑶丙地区充分利用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使之成为了我国最佳的优质葡萄生态产区之一。请对丙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进行评价。(8′)

上面这个范例就是一个典型的简答型综合题。下面就以此例来探讨在解答简答型综合题的一般技巧。

一、准确审题、充分获取有用信息

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地审题,包括给出的文字材料、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表等。要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创设解题情境。

1、对于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因为这些都会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了某点就可能答非所问或答不全。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如范例中的第⑵小题,在“甲、乙两处降水与周围地区有什么不同”文字中就必须注意“降水”和“周围”这两处关键性和限制性文字。许多同学在做题时没有注意这两处,所以答题时就无从下手,或者答案游离主题,不达要领。

2、对于各种地理数据统计图表,要首先熟悉图表的结构特征,了解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还要研究该地理要素变化的趋势。比如地理坐标图,要弄清楚横坐标表示的是什么;到底有一个或两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有时还必须注意坐标的刻度是否一致,2004年江苏高考试卷第2题的正确率很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许多同学没有注意到两幅图纵坐标的刻度并不同。

3、在地图上,给出的经度、纬度、山脉走向、山脉的高度、河流、行政区界线、铁路线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够建立起相应的空间概念,进而与区域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地理图表的试题,要结合文字叙述分析阅读地理图表,准确获取有效解题信息。

另外还要注意挖出隐含信息。有些试题的条件是地理原理中必须看准的,而试题往往并不明确,而有意识以间接方式或在细微处表示。

如范例中第⑴小题,通过经度和纬度,结合头脑中已有的中国地理空间概念,从而建立本题的地理空间概念——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一带。在此基础上再看图,根据题目要求只要抓住100mm和200mm两条等降水线,其余可以暂时当作看不见,避免不不要的干扰。

二、将地理知识与试题要求“对接”

准确审题后,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试题。

在掌握有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地理思维,综合分析解答问题。运用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资源、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知识。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还以上面的范例来说。要回答第⑶小题,首先回忆种植业的一般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再结合丙地区(河西走廊)的实际情况,对上述一般区位因素进行取舍(本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天然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低,而题目要求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