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时间:2022-11-15 10:50:52 兆波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出相应的几何体,因此本设计重点突出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

  知识迁移就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照,由旧知去思考、领会新知。组织学生按小组动手操作,在经历了观察活动之后,用3个同样的正方体按照兰兰所看到的图形摆一摆,帮助学生在观察者的位置和相应的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本设计始终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融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同样的正方体若干

  学生准备 同样的正方体若干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出示小正方体教具)小小的正方体里面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几何体的三视图。

  师:同桌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比一比哪组同学摆得又快又好。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间交流自己的发现)

  2.集体交流,展示。

  (1)学生大胆地到台前展示自己的拼摆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2)鼓励学生说出这样拼摆的.理由。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总结:综合三视图的形状可以确定出几何体中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开展观察、比较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化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巩固练习

  1.教材2页“做一做”。

  (1)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各自按要求拼摆。

  (3)展示交流,集体订正。

  2.教材3页1题。

  (1)自主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2)动手摆一摆,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在多次摆物体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空间观念.

  2.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的不同的图形.

  3.能识别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

  识别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方法

  发现式教学法.

  结合一些具体的实物的情境,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然后过渡到讨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具准备

  一个茶杯、一个暖水瓶、一块长方体的橡皮及若干个长方体、圆锥、圆柱、正方体.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谁来告诉我这首诗的意思呢?

  [生]这首诗说的是:从前面看,觉得庐山是一座又开阔又高大的山岭;从侧面看,又觉得庐山是一座险峻陡峭的高峰;再从远处和近处,从高处和低处看庐山,总觉得它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我实在说不出到底什么才是庐山的真面目,因为我自己就在庐山中呀.

  [师]这位同学表述的太精彩了.这首诗正是诗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景观的结果.我们这节课也学着去用诗人的眼光去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我想我们也会有惊人的发现.

  Ⅱ.讲授新课

  1.创设不同的实物情境,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教师将实物一个暖水瓶、一个茶杯、一块橡皮按顺序摆放好,暖水瓶放在中间,其余的放在两旁.并将这个实物组合放在教室中间,让同学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并将观察得到的画在一张纸上.(注意视线和你所看到的物体的面保持垂直)

  教师经过两分钟后可从前、后、左、右四个同学手中拿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同时教师也可自己画一幅从上方看到的图,展示给全体同学,并提出问题.

  (1)我手中的这五幅图,分别是哪一位同学看到的,哪一幅是我看到的

  (2)如果要想同时看到杯子和橡皮,那么我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生](略)(注意,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

  [师]我现在将三个几何体摆在讲桌上;一个长方体,一个棱锥,一个正方体.同学们来看下面的五幅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参看课本第十六页议一议的图片)

  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出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能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相应的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能画出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三视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视图是描述几何体的重要工具,使学生明白看待事物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教学重点:学会从不同方向看实物的方法,画出三视图。

  教学难点:画出三视图,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研究立体图形的又一重要手段,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大,学好本课的关键是尊重视觉效果,把立体图形映射成平面图形,其间要进行三维到二维这一实质性的变化。在由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时,更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所以本节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几何体来降低难度。

  教学方法:情境引入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多组简单实物、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并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赏美景

  思考“岭”与“峰”的区别。跨越学科界限,营造一个崭新的教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

  新课探究一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组合体,请三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右侧和正前方观察,并让他们画出草图,其他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对应三个同学,也分别画出所见图形的草图。

  2、看课本13页“观察与思考”。

  图:

  你能说出情景的先后顺序吗?你是通过哪些特征得出这个结论的?

  总结:通过以前经验,我们可知,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可能看到不同图形。

  3、从实际生活中举例。

  观察,动手画图。

  学生观察图片,把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

  利用身边的事物,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潜能,感受新知。

  让学生感知文本提高自学能力。

  利于拓宽学生思维。

  新课探究二1、感知文本。学生阅读13页“观察与思考2”,

  图:

  2、上升到理性知识:

  (1)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俯视图;

  (2)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左视图;

  (3)右正面看到的图形叫主视图;

  3、练一练:分别画出14页三种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回答课本上三个问题。(强调上下左右的方位不要出错)学生阅读,想象。

  学生分组练习,合作交流。把已有经验重新建构。

  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体会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

  新[课探究三1、连线,把左面的三视图与右边的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立体图形

  2、归纳:多媒体课件演示

  先由其中的两个图为依据,进行组合,用第三个图进行检验。

  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后,小组之间合作交流,互相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问题的方法。

  把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化过程逆转回去,充分利用本课前阶段的感知,可以降低难度。

  课堂反馈1、考查学生的基础题。

  2、用小立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使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搭建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几个小立方体?至少需要几个小立方体?

  主视图俯视图学生独立自检

  学生总结出以俯视图为基础,在方格上标出数字。

  简单知识,基本方法的综合

  课堂总结1、学习到什么知识?

  2、学习到什么方法?

  3、哪些知识是自己发现的?

  4、哪些知识是讨论得出的?

  学生反思

  归纳让学生有成功喜悦,重视与他人合作。

  附:板书设计

  1.4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

  教学反思:

  从苏东坡的诗词《题西林壁》引,配以多彩的画面,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生动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辅以多媒体课件的合理应用,让学生完全处于一种高参与状态。最终实现了素材与实际相结合,经验与挑战相作用,立体与平面相转换。本课中引入了课本中没有而学生也能接受的三个概念: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教者很难把握学生

  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体会物体三视图的合理性;

  3、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

  1、 在“观察”的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 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 渗透多侧面观察分析的思维方法;

  情感与态度

  通过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逐渐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难点:能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教法学法:

  ①发现式教学法 ②动手实践与思考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看录像;

  2. 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观察庐山;

  3. 房屋的房型图.

  二、观察体验、探索结论

  活动1:观察一组图片,找出结论.

  活动2:观察图片,注意这些图片的拍摄角度,你能挑出一组三视图的图片吗?

  活动3:猜猜看:通过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来猜测实物是什么?

  活动4:观察下图

  如果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着三个几何体,分别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三.学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给出由4个小正方体形成的组合图形, 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如: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做一做:以小组为单位,用6个小立方体块搭出不同的几何体,然后根据搭建的几何体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并在小组内交流验证,看谁画的图最标准.而后,全班同学根据某小组画的三视图来组合立体图形.

  四、小结与反思:

  1.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节课数学知识对平时的学习生活有何作用?

  五、练习与作业:

  1. 能力作业:画出我校教学楼的三视图(以面向南为“从正面看”),或者画出你家的房屋(或设计)的平面图.

  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或图片,能辨认并识别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表述,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结果不一定相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怎么看。

  2、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逐步推断,总结证明出观察事物需全面性,能灵活运用三视图,完成将平面图形变换成实际图形的操作。

  3、让学生从物到形;再从形到物的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经历、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欣赏、描绘实物的平面图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体不同方向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水壶、积木

  (三)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

  1、观察导入:

  ⑴、孙老师给一位小朋友拍了一些照片,你知道这张照片摄影师站在这位小朋友的哪里拍的?

  ⑵、板书并讲述:(前面)从前面我们看到了这位小朋友的正面,你从正面主要看到了什么?(脸、两根辫子)

  2、展开:

  ⑴、提问:摄影师还能站在哪里拍?(随机展示图片)

  ⑵、板书:(左右;上面;后面)

  ⑶、说说:你主要看到些什么?

  重点说说(左右):为什么只能看到一只眼睛了?看到的这一只眼睛是同一只眼睛吗?为什么现在看不到中队长标志了?……

  3、小结:

  ⑴、同时出示五张照片

  ⑵、提问:我们从前、后、左、右和上面观察了这位小朋友,发现从这些不同的方向看的结果都各不相同。

  ⑶、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么看?”

  4、欣赏:

  ⑴、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照片,你最喜欢哪一张就请你说说是怎么拍的,好吗?

  ⑵、随机回答

  ⑶、小结:我们从各种不同方向看到了这么多的照片?你看到你的桌面上有什么?

  二、物到形的探究:

  1、自由玩一玩:同桌两人可以看一看、玩一玩水壶。

  2、布置要求:你觉得怎么摆好,请你摆好就不能再动了!

  ⑴、画一画:同桌两人分工合作把你看到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的样子分别画到小画纸。

  ⑵、强调:如果我要画壶的后面怎么办?(人可以走动,壶不动)

  ⑶、汇报:(实物投影展示)说说你画的形状?

  强调问问壶相对面的不同点?

  ⑷、猜测:根据这组小朋友提供的信息,你能猜出他们的壶是怎么摆的?

  三、形到物的探究:

  1、猜一猜:

  ⑴、 导入:你们都猜的那么棒,孙老师也想请你来猜一猜!我用6个立方体搭了一个图形,从上面看能看到3个正方形,(出示 )你猜我是怎么拼的?

  ⑵、反馈学生作品(肯定学生的不同拼法!)

  强调提问:第一排只有一个(或两个)立方体,怎么也能看到3个正方形呢?

  ⑶、增加条件:我这个图形从上面看是3个,从右面看也3个正方形,(出示 ),那我到底是怎么拼的呢?

  ⑷、反馈学生作品。(注意为了符合右面的情况把上面改错的形式)

  ⑸、增加条件:从前面看是这样的,你猜到了吗?(出示: )

  ⑹、小结: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只看一面是不够的,应该全面仔细。

  2、请你来做小考官:

  ⑴、导入:你们想不想象孙老师一样画下来,让别人来猜一猜你搭的是什么?

  ⑵、布置:请用6个小立方体来搭一搭,并在你的小画纸上画出你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让其他同学来猜,好吗?

  ⑶、学生操作并展示,其他学生拼完由学生独立判断正误。

  ⑷、总结:我们收集了小考官提供的信息,就可以解决问题,看来,别人提供的信息资源十分有用,我们可要好好利用!)

  四、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那你知道该怎么看了吗?

  2、讲述:我们不管观察什么都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多听听信息,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教学板书:

  怎么看?

  全面

  不同方向 收集信息

  前 后 左 右 上

  (五)设计意图:

  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启动以后,各位老师都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行动,小学数学教案《怎么看》。新课标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在数学学科中就增加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现实问题的探究。这节课学习探究的内容就是由此而拓展出来的。

  由于课程标准最终是要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某一标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或图片,能辨认并识别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表述,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结果不一定相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逐步推断,总结证明出观察事物需全面性,能灵活运用三视图,完成将平面图形变换成实际图形的操作。

  3、让学生从物到形;再从形到物的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经历、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欣赏、描绘实物的平面图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体不同方向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中1、2主要是结果性目标(即知识技能目标);3、4两条主要是体验性目标。在本教学活动中,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尽可能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在导入中从同学的一组照片入手,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能从以往的生活经验中找到学习的切口处,打开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摆正有困难学生对学习的平常心。接着的一组以动物为主的照片欣赏,既是对知识的巩固练习,又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兴趣的浓度,提升对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的表述,特别体现在鸽子图中。由于鸽子站立的方向不同,对同一摄影师来说看到的鸽子面也各不相同,能更好地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的主体在于从物到形的探究(即通过观察壶合作作图)和从形到物的探究(即看图猜壶的摆法和看三视图猜积木的拼法)。学生刚拿到壶其实十分想去摸一摸,为避免画壶时学生随意改变壶的方向,探究之前干脆让大家痛快地动一动。学生在动的同时其实既解决了以上矛盾,也是观察壶结构的过程,为下一步的画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同桌分工合作画壶,既能节约有限的时间,画完之后同桌又能交流自身意见,更好地起到互相帮助提醒的作用。正因为有之前的玩壶、画壶,为看图猜壶的摆法这一过程做了较好地铺垫,学生有了经历才能凭借已有的空间观念来摆。看三视图猜积木的拼法是看形猜物的提升。先由逐步看单一方向,逐渐由各种不同的形状演变到单一的形状,总结出看事物的全面性。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出题考考同学更能让学生有学习的融洽感和成功感,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整堂课在学习中教师的临场应变和评价十分重要,还值得继续探究!

  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篇6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 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方法和规律等。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 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绘制简单三视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 “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在这里起到一个呈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中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识读)平面图和正等轴测图,也 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 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但学生的空间 思维还受到定向模式的限制,很难发散思考一些个别现象,处理个特殊案例的能力有待 提高,如不可见部分和重叠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

  (1)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三视图的作图过程,体验技术图样的魅力

  (2)形成科学的空间三围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与态度。

  4、教学重点:

  (1)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5、教学难点:

  (1) 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四、教学准备

  准备积木,利用塑料胶纸和泡沫制作多个的模型。

  五、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分享—互助提升)”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1、通过生活小故事的情景导学,激发学生对“技术语言的种类”进行回顾和复习以及注意在技术活动中选用恰当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点光源和平行光源、投影机、立体模型、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体形状、大小变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构三视图概念。

  3、学生根据正投影特性,三视图成图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立体模型、合作探究三视图的绘制。

  4、学生使用实物展台投影机展示绘制的三视图,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一般规律和规则。由识读三视图练习,体验三视图在技术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学生应用能力。

  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两种投影方法,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2)掌握三视图的画法规则,能画出简单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能由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空间图形反映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教学方法问题探索和启发引导式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多媒体播放手影表演图片,组织学生欣赏)

  1.导入:同学们在感受这些形象逼真的图形时,是否思考一下,这些图形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们形成的原理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设计意图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导入新课,同时又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意识.

  活动2.多媒体播放演示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相关知识.

  1.投影的概念

  ①投影:由于光的照射,在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屏幕上留下这个物体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其中,光线叫做投影线,屏幕叫做投影面.

  ②中心投影: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③平行投影: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平行投影分为斜投影与正投影.

  讲解原则:配以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思考,抽象或概括出相应定义,教师加以修正.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投影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悟,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加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区别和用途

  中心投影的投影线交于一点,形成的投影图能非常逼真地反映原来的物体,主要运用于绘画领域.平行投影的投影线相互平行,形成的投影图则能比较精确地反映原来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因此更多应用于工程制图或技术图样.活动3.直观感知形成概念--三视图

  ①欣赏图片;

  图片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②欣赏飞机、轿车的三视图图片;

  设计意图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引入新课,同时与其它学科相联系,拓宽学生思维,发展他们联想、类比能力.

  (二)动手作图掌握技能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下面我们就以长方体为例,结合刚刚学过的投影知识,进一步了解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活动4.观看作图动画

  1.动画演示探究长方体的三视图.

  (1)按你观察的方向,想象一束平行光线正对着物体投射过去,那么会留下什么样子的影子(正投影);

  (2)请在三视图标出对应长方体的长宽高.

  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认真观察动画,掌握三视图作图要点:

  ①将几何体放置于三维投影面体系中,从前向后正投影,得到正视图;从上向下正投影,得到俯视图;从左向右正投影,得到侧视图.

  ②位置:侧视图安排在正视图的正右方,俯视图安排在正视图的正下方;

  ③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不可见部分轮廓线用虚线画出)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三视图的形成,避免学生抽象地去想象.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来寻求三视图中的量的关系,真正实践发现学习理念.介绍三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教学作好铺垫.

  (三)尝试作图形成能力

  活动5.试一试:让学生动手画出以下几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圆柱、圆锥、球、圆台。

  先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画图.

  设计意图:三视图画法是个操作技能,根据教育心理学,操作技能的认知需要教师准确示范,然后学生思考、模仿、展示学生的作品、练习直至熟练.教师重点讲评.

  (四)理论迁移发展思维

  活动6.请根据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设计意图:锻炼学生逆向思维,从三视图到空间几何体,难度较大,从熟悉的几何体入手比较适合。(五)探究发现提升能力

  活动7.探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下面物体表示的几何体是一些简单几何体的组合体,你能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吗?

  设计意图:大千世界,丰富多彩,我们生活的周围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何体,更多的是它们的组合体,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观察,为将来应用社会奠定基础,培养应用数学意识.

  (六)总结提高加深理解

  1.投影的分类:

  ①中心投影--投影线交于一点

  ②平行投影--投影线平行(又分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画物体的三视图时,要符合如下原则:

  ①位置:侧视图安排在正视图的正右方,俯视图安排在正视图的正下方.

  ②大小:主、俯视图要“长对正”,主、侧视图要“高平齐”,俯、侧视图要“宽相等”.

  ③能看见的轮廓和棱用实线,不能看见的轮廓和棱用虚线.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及时归纳和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七)布置作业

  训练提高教材习题1。2 A组1、2题;B组第3题;

  (八)板书设计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一、投影:1、中心投影:2、平行投影:正投影和斜投影二、三视图1、位置2、大小3、虚实线三、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活动等使学生掌握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了解三视图的位置、大小关系.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绘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从投影的角度理解三视图,会画简单几何体的视图

  【教学难点】

  画简单组合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 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可看作物体在某个角度下的正投影.为了全面地 反映物体的形状,单一的视图能达到目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说明】设置上述问题,旨在通过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单一视图不能全面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为引出三视图作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通常应从三个方面来观察物体.

  1.三视图

  如图(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 (如墙角处的三面墙壁)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面叫做正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一个物体(如一个长方体)在三个面上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得到的由前到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到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到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如图(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

  别从不同方面表示物体,三者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

  2.三视图的特征

  (1)三视图的位置有规定,主视图要在左上边,它的下方应是俯视

  图,左视图坐落在主视图右边;

  (2)三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

  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左视图和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因

  此,三视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

  (3)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应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且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

  【教学说明】 在探讨三视图的特征时,教师可用一个长方体的三视图来展示一下(也可借助多媒体来演示),让学生体会出三视图的位 置要求和三视图的大小关系,为后面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作好准备.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说明】本例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可增强学生的绘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画三视图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1.位置摆放;

  2.三视图的大小关系.

  教师巡视,及时点拨指导,纠正学生画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后可选取几份优秀作业展示或分小组传阅.

  例2 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的三视图,支架的两个台阶的宽度和高度都是同一长度.

  【分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可看作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故画这个几 何体的.三视图时仍应强调构成组合体的各个部分的视图也要注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教学说明】可让学生尝试着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师巡视,最后教师应在黑板上规范地画出它的三视图,学生自查,进一步体验画三视图的方法.

  例3 如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

  【分析】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内壁,为全面反映立体图形的特征,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

  因被其它部分遮挡而看不见的轮廓线应画成虚线,但不允许不画出来.

  解如图所示的图形是钢管的三视图,其中虚线表示钢管的内壁.

  【教学说明】评讲本例时应强调学生注意画三视图时,看得见的轮廓线画成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画成虚线,不能省略不画.如画圆锥的俯视图时,一定要在圆中心画出一个实点,以区别圆柱的俯视图,同时又不能展现圆锥的顶点.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图中的立体图形可以看作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

  的?画出它的三视图.

  2.如图是一个六角螺帽的毛坯,底面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8,高为

  8,内孔直径为12,你能画出这个六角螺帽毛坯的三视图吗?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巡视,适时予以指导.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 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你能说说物体的三视图与投影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2.画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你在画图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问题?与同伴交流.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回顾,教师在听取学生的看法后,作必要的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P101103习题29.2中选取.

  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可遵循“画——识——用”的教学流程,使整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全程动手、观察、发现并归纳三视图的基本要点,从而让学生形成解题、研究问题的基本素质.

  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篇9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观察、思考栏目中提出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三、教学难点:

  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讨论:能否熟练画出上节所学习的几何体?工程师如何制作工程设计图纸?

  2. 引入:从不同角度看庐山,有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于我们所学几何体,常用三视图和直观图来画在纸上.

  三视图:观察者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画出的空间几何体的图形;直观图: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空间几何体的图形. 用途:工程建设、机械制造、日常生活.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① 投影法的提出: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就会在地面或墙壁上产生影子。人们将这种自然现象加以的抽象,总结其中的规律,提出了投影的方法。

  ② 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其投影的大小随物体与投影中心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投影不能反映物体的实形.

  ③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分正投影、斜投影.

  讨论:点、线、三角形在平行投影后的结果.

  2. 教学柱、锥、台、球的三视图:

  ①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到下)

  ② 讨论:几何体三视图在形状、大小方面的关系? 画出长方体的三视图,并讨论所反应的长、宽、高的关系,得出结论:正俯一样长,俯侧一样宽,正侧一样高。

  ③ 结合球、圆柱、圆锥的模型,从正面(自前而后)、侧面(自左而右)、上面(自上而下)三个角度,分别观察,画出观察得出的各种结果. 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③ 思考:试画出棱柱、棱锥、棱台、圆台的三视图.

  ④ 讨论:三视图,分别反应物体的哪些关系(上下、左右、前后)?哪些数量(长、宽、高)

  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⑤ 讨论:根据以上的三视图,如何逆向得到几何体的形状.

  (试变化以上的三视图,说出相应几何体的摆放)

  3. 教学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① 画出教材P14图(1)、(2)、(3)、(4)的三视图.

  ② 从教材P14思考中三视图,说出几何体.

  4. 练习:

  ① 画出正四棱锥的三视图.

  ② 画出右图所示几何体的三视图.

  ③ 右图是一个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试描述该物体的形状.

  五、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通过学习要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由三视图想象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六、课时作业:(教材P20习题1.2A组1)

  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篇10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投影和三视图,这部分知识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一方面它是对上一节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再一次强化,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是建立空间概念的基础和训练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有效手段。另外,三视图部分也是新课程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常常结合给出的三视图求给定几何体的表面积或体积设置在选择或填空中。同时,三视图在工程建设、机械制造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也为学生进入高一层学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精神。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完成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再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复杂过程。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是新课程几何课堂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这节课的设计思路。通过大量的多媒体直观,实物直观使学生获得了对三视图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操作练习,实现认知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为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重点:画出空间几何体及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体会在作三视图时应遵循的“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

  (二)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即: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

  四、学生现实分析

  本节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投影形式,学生具有这方面的直接经验和基础。投影和三视图虽为高中新增内容,但学生在初中有一定基础,在七年级上册 “从不同方向看”的基础上给出了三视图的概念。到了九年级下册则是在介绍了投影后,用投影的方法给出了三视图的概念,这一概念已基本接近了高中的三视图定义,只是在名字上略有差异。初中叫做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进入高中后特别是再次学习和认识了柱、锥、台等几何体的概念后,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给出了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变化也说明了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差异。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针对本节课知识是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空间思维难度较大的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是直观教学法、启导发现法。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启发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同时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启发性,解决了教师“口说无凭”的尴尬境地,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2)学法指导

  力争在新课程要求的大背景下组织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在学生的辩证和讨论前提下,发挥教师的概括和引领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通过摄影作品及汽车设计图纸引出问题

  1、照相、绘画之所以有空间视觉效果,主要处决于线条、明暗和色彩,其中对线条画法的基本原理是一个几何问题,我们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在建筑、机械等工程中,需要用平面图形反映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在作图技术上这也是一个几何问题,你想知道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吗?

  设计意图:通过摄影作品及汽车设计图纸的展示引出问题1,2,从贴近生活的实例入手,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引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内容。

  引出课题:投影与三视图

  知识探究(一):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光是直线传播的,一个不透明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在物体后面的屏幕上会留下这个物体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其中的光线叫做投影线,留下物体影子的屏幕叫做投影面。

  思考1:不同的光源发出的光线是有差异的,其中灯泡发出的光线与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有什么

  不同?

  思考2:我们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那么用灯泡照射物体和用手电筒照射物体形成的投影分别是哪种投影?

  思考3:用灯泡照射一个与投影面平行的.不透明物体,在投影面上形成的影子与原物体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当物体与灯泡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大小会有什么不同?

  思考4:用手电筒照射一个与投影面平行的不透明物体,在投影面上形成的影子与原物体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当物体与手电筒的距离发生变化化时,影子的大小会有变化吗?

  思考5: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时叫做正投影,否则叫做斜投影、一个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在正投影和斜投影下的形状、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思考6:一个与投影面不平行的平面图形,在正投影和斜投影下的形状、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讲解投影,投影线,投影面,让学生了解投影式如何形成的。通过六个思考层层深入,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出投影的分类及每种投影的特点。

  知识探究(二):柱、锥、台、球的三视图

  把一个空间几何体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可以获得一个平面图形。但只有一个平面图形难以把握几何体的全貌,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投影,这样就能较好地把握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通常选择三种正投影,即正面、侧面和上面。

  从不同的角度看建筑

  问题1:要很好地描绘这幢房子,需要从哪些方向去看?

  问题2:如果要建造房子,你是工程师,需要给施工员提供哪几种图纸?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大楼的图片,提出问题1,2,这种设计更易于让学生接受,说明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给出三视图的含义:

  (1)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正视图;

  (2)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侧视图;

  (3)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俯视图;

  (4)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思考1 :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哪三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还是空间图形?

  思考2 :如图,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 ,那么其三视图分别是什么?

  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的高度一样,俯视图和正视图的的长度一样,侧视图和俯视图的宽度一样。

  思考3 :圆柱、圆锥、圆台的三视图分别是什么?

  思考4 :一般地,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来完成思考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对学生的结论进行验证,大概花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将本节课的重点化解。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之《观察物体》之《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12-17

课堂研讨月 教案 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12-17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之《观察物体》之《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12-17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之《观察物体》之《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12-17

《观察物体》反思09-20

“观察物体”预案03-02

《观察物体》教案03-30

观察物体的教案03-09

《观察物体》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