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5 09:27:14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经典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经典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话别情,解诗题

  1.导入送别:今天我们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⑴上课前,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字?答案就在诗题里。

  【师】这是篆书“送”字,原来是指两个人打着伞送新娘出嫁,渐渐演变成送别的意思。字的左半边,读“chu”,是走走停停的意思。

  ⑵这一路走,一路停啊,你想起了哪一次送别?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⑶把这个“送”字放进诗题中,把你的感受也放进诗题中,齐读诗题。

  2.诗的题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⑴诗题中的“之”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看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谢谢你的提醒。

  ⑵诗的题目中有两个表示地点的词,分别是——黄鹤楼和广陵。

  黄鹤楼在哪?

  广陵就是哪里?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你把题与诗联系起来了,从诗中发现了这个秘密。好!

  3.仔细看看这个“陵”字,这就是我们——铜陵的“陵”字。

  ⑴那我们可要写好这个字,写这个“陵”需要注意什么?

  【生】“陵”字左小右大,右中间的撇点要小一点,最后写“折文”。

  ⑵伸出手,咱们一起写。

  ⑶打开作业单,把“陵”字写三遍。

  ⑷习字展示:谁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你们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还有谁想展示?谁来评一评?你平时是怎么练字的?

  【师】说得好!只要我们坚持一看二写三比较,每位同学都能写出一笔好字。

  二、读古诗,初体会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打开课本,放出声音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学生自由练读】

  2.朗读指导:

  ⑴谁能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读准字音。

  ⑵谁能有板有眼地读一读,读出节奏。【师】听出节奏了吗?

  ⑶谁能把诗的节奏读得再夸张些? 【师】画节奏线。节奏出来了,诗的味道就有了。

  ⑷就像这样读,一起来试一试。

  你们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后三个字我来读。诗的题目一起读。

  调换一下,我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

  3.诗的韵味有了,情感也出来了。说说看,你感觉到了什么?

  【预设】难过 伤心 孤独……

  【师】这是你的感觉。

  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三、想画面,悟诗情

  1.如果说文字是诗的外衣,那么情感就是诗的灵魂。【板书:情】读这首诗,有人读出了哀伤,有人读出了向往,有人读出了失落,有人读出了思念。这些复杂的情感都藏在诗里,可是诗中有 “情”字吗?那作者把他的“情”藏在哪儿了呢?

  2.出示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读——

  ⑴品读:故人西辞黄鹤楼

  ①李白在哪儿送别孟浩然?在书上圈出“黄鹤楼”。

  ②为什么说“西辞”呢?谁能在把“黄鹤楼”和“扬州”放在地图上?

  【师】你说说,“西辞”是怎么回事呢?

  【生】黄鹤楼在西边,扬州在东边。“西辞”就是指孟浩然面向西边辞别了黄鹤楼。

  【师】同学们,孟浩然面向西边辞别黄鹤楼,那就是在辞别黄鹤楼下的谁呀?

  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名楼美景依然在,故人已到分别时。

  指名读——

  ③李白称孟浩然为故人,“故人”就是老朋友。他们究竟是怎样的老朋友呢?

  【生】

  【师】这才是李白心中的“故人”,是好友,是手足,是先生,更是知音知意知心人。

  情到深处不忍别,离愁更苦。 一起读——

  ⑵品读:烟花三月下扬州

  ①这难舍难分的送别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三月?在书上圈出“烟花”。

  【师】“烟花”是什么意思?

  【师】你心目中的“烟花三月”是怎样的?

  【师】繁花似锦,草木葱茏,像烟,像雾,这“烟花三月”给你一种怎样的.印象?

  ②想去看“烟花三月”吗?

  【师】黄鹤楼下,长江两岸,春天勃然怒放。樱花开遍了山林,一簇簇,一丛丛,如

  烟似雾,云蒸霞蔚。油菜花秀满了田野,杜鹃花染红了山坡。江边,桃红柳绿;

  江上,雾霭迷蒙。这是花团锦簇的三月,这是诗情画意的春天。

  ③烟花三月美如画,你能美美地读吗?

  【生】……【师】真美呀!

  【生】……【师】听着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烟花三月。

  黄鹤楼下花似海。老朋友,扬州更美! 女生读——

  扬州城里柳如烟。孟夫子,一路顺风! 男生读——

  两位诗人一路走一路说,走进满目青翠的春天里,走进一望无边的花海中。

  这是诗意的送,这是浪漫的别。 一起读——

  3.听到涛声了,看到小船了,孟浩然真的要走了。故人一别,千山万水相隔,没有手机电话,就是写封信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收到。此时的李白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望着,望着。出示第二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起读——

  ⑴李白站在江边,看到了什么?在书上圈一圈。

  【生】孤帆、远影、碧空、长江、天际。

  【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

  【生】

  ⑵我发现:大诗人也有出错的地方。你想想,大唐盛世,长江两岸应该是游人如织,千帆竞渡才对,怎么可能就一艘孤帆呢?【板书:孤帆】

  【师】千帆过尽都不见,一心只为孟浩然。原来,这个“孤”字,并不全是眼前景,更是一份依依不舍的情啊。

  指名读——

  ⑶孤帆远影碧空尽。【板书:尽】“尽”是什么意思?什么消失了?这些景物带着谁一起消失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

  福的情感。

  3、将古诗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荡漾激情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同学们,老师这有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神话故事吗?(课件出示图片)

  2、小结:神话故事生动有趣,想象神奇,寄托了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

  二、导入新课

  1、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课件)

  2、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听完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与这个神话故事有关的一首古诗。

  3、认真看老师写题目。(板书:乞巧)师提示学生注意“乞”字音变调。生齐读。

  4、理解诗题。(1)区别“乞”和“气”,指导书写“乞”字。(课件)

  (2)给“乞”字组词,理解诗题。(课件)

  “乞”就是乞求的意思,那什么叫“乞巧”呢?哪位同学能将你预习所了解到的告诉我吗?

  师:乞巧是七夕这天主要的民间活动,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5、简介作者林杰。(课件)

  三、读悟全诗

  1、听了林杰的介绍,很想去读读了吗?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快打开书翻到122页读读吧!(课件出示古诗)

  2、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把每个字音读准,反复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

  3、学生自由读诗。

  4、多种形式的读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一读】读准确 读后学生评议是否字正腔圆。

  【二读】读得有节奏 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合理停顿。师生合作读出节奏。

  【三读】读出味道

  (一)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理解宵——霄

  师: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课件出示:宵—霄)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2、师:(课件出示夜空图)你们看,这就是七夕的夜空!能形容此时的'天空吗?诗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夜空?(碧霄)

  3、师: 每年的七月初七,星空闪烁,多么美丽的夜晚,让人遐想,让人想

  起那牛郎织女天上相会的传说。(板书:天上相会)古诗中哪句是描写这个情景呢?(课件)引读诗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生齐读:七夕今宵看碧霄)指导朗读,“看”字轻读,读出不忍惊扰牛郎织女的感觉。

  (二)走进神话意境——“牵牛织女渡河桥”

  过渡:读着诗歌我们都发现了这里藏着一位姑娘呢,她的名字叫——(学生:织女)。除了藏着这位织女,还有一位男子,他的名字叫______(学生:牛郎)

  1、刚才我们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见一面容易吗?为什么?(课件)他们在谁的帮助下才能见一面?(课件)

  2、是啊,牛郎织女日也盼,夜也盼,终于盼到了相会团圆的时刻,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师:让我们在读中再次体会牛郎一家团聚的的喜悦吧。(指导读——牵牛织女渡河桥)

  (三)吟咏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课件出示三四行)

  2、师:在这七夕之夜,人间的人们正家家(学生接念——乞巧望秋月)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学生想象回答)

  3每个地方乞巧的方式都不一样,除了诗中提到的对月穿针的做法,你们还了解到哪些乞巧的习俗。(学生汇报交流)尽管她们乞巧的方式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向织女乞巧的心愿,只因为织女有一双巧手,织女在天宫里不停地织着云霞,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杰作。(课件,出示彩云图片)

  4、你想用哪些词句来形容这么美的云霞?指生说。

  是啊,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美不胜收,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板书:人间乞巧)希望自己也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女儿节。

  5、师:乞巧节是古代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你能想象千家万户都在乞巧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吗?”(热闹的场面)

  6、师:你怎么知道人很多?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家家乞巧望秋月)哪个词最能说明人多?(家家)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有的在小院里,有的在家门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难怪林杰写到——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指导读。

  8、师: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9、师: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人间企盼、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

  师:我想,人间的少女们除了乞求手巧,还有许多的心愿要乞求。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乞巧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民间的一首《乞巧歌》)齐读。

  10、交流:如果这些愿望都能实现,我们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因此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出示)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11、其实,除了唐代林杰笔下的牵牛织女,历代许多诗人都曾被这个美丽的传说感动。(课件配乐出示历代诗人吟咏“牵牛织女”的诗句,引导学生读)

  虽然年代在变,但是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依然未变。

  (四)咏叹经典

  1、小结诵读:(课件)

  师:当七夕之夜我们仰望清朗的夜空,发出感叹

  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生读。

  师:站在这碧霄下,我们仿佛看见那茫茫的银河想起了——

  出示“牵牛织女渡河桥”,生读。

  师:少女们仰起了头对月穿针这叫——

  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生读。

  师:穿织出了多少美好的心愿——

  出示“穿尽红丝几万条”,生读。

  2、师: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表现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我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想读读这首诗。你们能给个机会给我吗?(课件配乐)

  3、请同学们也在音乐里自由的朗诵吧!(课件)

  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

  5、你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你们愿意为林老师和在座的老师乞取什么呢?

  6、好的,谢谢你们。我这里有一组再现乞巧场面的镜头,请欣赏。乞巧场面欣赏。(课件)

  机动环节: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课件)

  四、总结:

  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得到幸福!下课!

  板书设计:

  乞巧

  天上相会

  人间乞巧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请用简洁的语言,尽量完整的说出本文的行文脉络。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师笔下春天的主要内容。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问题探究]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 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 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 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春天是 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五、课堂总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六、布置作业。

  ①掌握字词。

  ②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1-5段;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问题组:

  1、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2、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3、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

  4、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5、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 、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 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 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 心的美感 。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 的希望。

  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互相交流。

  景物描写训练: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交流创作: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四、课堂总结。

  [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学生自我总结 学习本文所得〕

  引导学生从形式(词语的积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点)到内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进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六、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二、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 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灯、人、房屋

  迎春图(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通畅地朗读课文, 并能说出文章描写了几个场面;

  2.能从关键语句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揣摩。虚实相间写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课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章描写的几个场面以及作者的真实的感受,结合作者的情感谈出自己的体会,并能仿照课文进行片段写作。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下面,老师播放一段音乐,你们可以伴着音乐尽情畅谈当你遥望星空时的遐想和感受。(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

  (1)学生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2)师生评价,着重评价学生发言是否有丰富的遐想,语言表达是否流畅。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表达也很有感情,说明你们都是感情很细腻的人,对外界事物有着敏感和好奇,这都是很可贵的品质,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这份纯真和美好。

  充满激情诵“繁星”

  教师指导语: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他把自己对繁星的感悟写在了《繁星》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为了让我们也能分享巴金的这份激情,下面我们开展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看看是谁最能走进巴金青年的心灵,感受到星空的那种美妙。要求:分成小组,在小组内每个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然后进行组内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推荐一个代表,到大组进行朗读展示;另外,每组派一位同学担任评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点和打分,最后选出最佳朗读者。

  (1)学生分组朗读、评议、推荐代表。(朗读前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朗读的有关知识,比如重音、节奏、停顿等。)

  (2)大组朗读展示,学生评委打分评点并推选出最佳朗诵者。(学生朗读时可以配上音乐,评委对每一位朗读者从感情、声音、朗读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

  (3)教师总结: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都被文章的美好的意境陶醉了,大家似乎沉浸在那美好的夜色中,享受着美好的星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看来好的文学作品确实要多多诵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学的美好世界。

  (4)教师颁奖。(根据班级实际,可分别设一、二、三等奖或设最佳音色奖、最佳表现奖、最佳朗读处理奖、最佳情感奖等,适当给一点小奖品。)

  仔细研读析“繁星”

  教师指导语:刚才,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聆听了几位学生的深情朗读,我们已经陶醉在夜的梦幻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灿烂的星空,仿佛捕捉到了作者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再细读文章,研究作者是如何为我们描述这样的`画面的。

  (1)学生读书,思考,填表。(教师可以巡回指导)

  (2)师生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内容。(可以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填的表格,然后让学生进行评点,老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完善表格内容,所填内容大意对即可,但是如果学生填的词语准确精彩的话,老师要及时肯定,并且说明这样用词的效果。)

  (3)教师进一步启发讨论:三次看星星,每次的侧重点是有什么不同?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先让学生思考若干时间,再讨论发言。)

  明确:第一次侧重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第二次侧重表达与星星的伙伴关系;第三次侧重表达与星星的知心之情,总之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答案允许有不同,只要能看出作者写作角度有不同就行。

  点点“繁星”驻我心

  教师指导语: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下面请你找出这些描写,细细品味,说说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然后,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渐渐的……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字数150左右。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文字。(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朗读并且说说写作的体会。)

  (4)教师学生共同评价,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看学生写的文字是否符合要求,看虚实相间的写法运用得是否自然合适。教师尽量以鼓励和肯定为主。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巴金的作品《星空》,领略了大海、夜色和星空的美好,感受了作家那种追求自由,渴望美好的情怀,我想,大家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一定也有了一个热切的期待,那就是要像巴金那样,做一个向往美好,追求美好,展示美好的人,只要努力,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课后学习

  1、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你的感受。

  2、查阅有关星空知识的书籍,了解有关星空的科学常识或神话传说,写一个有关星空的小论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江南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背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的三首描写春日不同风格的的诗歌。

  2、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秦观《春日》、晁补之的《春日》、朱熹的《春日》。

  3、春天的美景到处都是,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江南图片)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说说你对江南的印象。

  2、生描述。

  3、师:是呀,在同学们眼中的江南是美好的,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看在古代诗人眼中的江南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词《忆江南》(其一到其三)。

  4、齐读课题。

  三、简介词牌。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四、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

  3、全班齐读。

  4、说说这三首词分别回忆江南的什么地方,说说你是从哪一句中了解到的?

  5、生描述。

  五、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1、播放视频录音朗读(践离范读),生倾听。

  2、师:听完践离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你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3、生说听后感受。

  4、师:是呀,我们应该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无限怀念之情把这三首词有感情的读出来。

  5、再看视频录音,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6、集体读。

  7、指名读,小组读。

  7、看画面,生生接读,师生接读。

  六、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1、播放音乐,生练习配乐读,

  2、配乐,师生背诵(接读)。

  3、配乐,男女生合作背诵。

  4、配乐,个别背诵。

  5、分组背诵。

  七、小结。

  1、师:听了同学们深情的朗读,老师仿佛听到诗人在诉说,诉说着他对对江南美景无限眷念之情和对往事的追忆,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让我们再一次和着抒情优美的乐曲深情的朗读,再一次感受江南美景和诗人的情怀。

  2、生齐读。

  八、拓展诵读。

  1、老师还带来了《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供大家诵读。

  2、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个别读。

  4、生齐读。

  5、生尝试背诵。

  九、总结。

  1、师:今天我们在吟诵白居易的《忆江南》时感受到了江南的美景,在诵读《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时,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韵律美。这就是我们古典诗词的魅力,希望你们传承下去。

  2、配乐,生集体吟诵《忆江南》(其一到其三),集体击掌打拍吟诵《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

  十、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精选)语文教案09-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2-05

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07-30

语文教案[精选]08-24

(精选)语文教案10-02

【经典】语文教案11-03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小学语文》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