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0 08:52:42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章中的字词。

  2、 把握文章脉络,具体感知文章内容。

  3、品味文章质朴典雅、警辟畅达的语言。

  4、感悟作者为信客树碑立传的原因,培养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信客职业品格,积淀人文素养。

  难点: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品味语言特点,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课型与课时安排

  导读课,读思说写的训练与展示;一个课时完成。

  课前准备

  1、 自主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2、 搜集资料,查阅、整理余秋雨和信客的相关资料。

  3、 师生共同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问题,写下所得与所惑。

  课堂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几句话(他是《行者无疆 》,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 。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 。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

  ),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了解吗?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信客》就是选自他的一部散文集《文化苦旅》。

  二、比一比,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1、分别找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认读两组字词 唏嘘 xīxū 嫉妒jí 晦气 huì 噩耗 è 猝然 cù 诺诺 nuò 呵斥 hē 诘问 jié 文绉绉 zhu 焦灼 zhuó 伎俩 jì 吊唁 yàn 跋涉 bá shè 颠沛 pèi

  2、找两位同学上黑板写成语 长途( )涉 贫困( )倒

  鸡零狗( ) 低( )顺( )

  生死( )福 咬牙( )齿

  3、在了解信客故事的`基础上,为文章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梳拟文章的脉络。

  脉络:为什么做信客?怎么做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后来怎么样?

  三、想一想,探究几个问题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1)、老信客是信客走上这条职业道路的重要原因,不可不提。

  (2)、通过对老信客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做信客的劳苦,路途艰苦。

  (3)、强调做信客职业道德是讲求信字。老信客以自己惨痛教训,警醒年轻信客,同时又以自己丰富经验,给年轻信客指点。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为什么?

  重点写了两件事,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的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3、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四、说一说,品一品

  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例句:他看得太多,对于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课外语段辨别:光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但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受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

  夫妻们在自己卧房里有时候免不了说玩话:小二黑好学三仙姑下神时候唱前世姻缘由天定,小芹好学二诸葛说区长恩典,命相不对。淘气的孩子们去听窗,学会了这两句话,就给两位神仙加了新外号:三仙姑叫前世姻缘,二诸葛叫命相不对。

  四、随着社会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早就消失,但诚信永远是做 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并为学校写几则诚信标语。

  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从信客的身上汲取诚信的营养,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六、作业 1、推荐阅读:余秋雨《文化苦旅》

  2、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将四部分文字再精简成寥寥数语,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细雨如丝、贪婪、吮吸、伸展、狭长、端午节、桂圆、触到、细

  腻、汁水、甜津津、豆腐、虽然、酸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4.领悟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抓住作者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重点留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提问:这个题目包括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

  (这个题目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我爱故乡”,二是“我爱杨梅”。)

  (1)“我爱故乡”主要写什么?(故乡)(2)“我爱杨梅”主要写什么?(杨梅)

  (3)“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写什么?(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并借助自学生字、词。

  1.学生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故乡的杨梅?(课文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

  2.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借助认识生字,了解字义。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误读音。

  (四)读词语,理解词义。

  (五)阅读课文,明思路。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本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先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具体描写杨梅,抒发作者对杨梅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哪一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观察细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描写杨梅果用了四个自然段,从形、色、味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层次分明,特点准确。

  (六)学生再读课文,巩固复习。

  (七)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按要求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思考:“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我”的故乡在江南,那里是杨梅生长的地方。“我”看到杨梅便会想到故乡,“我”热爱家乡,所以喜爱杨梅。

  作者从杨梅树可爱,杨梅果好吃两个方面介绍了杨梅的可爱之处。)

  2.文中写杨梅树和杨梅果两部分,哪一部分内容写得详细。

  (写杨梅果。作者从形、色、味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描述,内容十分详细。)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填空练习。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______春天的甘露。它们____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____。

  2.填好后让学生朗读。

  3.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本段有两句话,第1句写杨梅树需要春天的细雨。第2句写杨梅树生长得茁壮茂盛。

  4.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所填写的词语“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的意思,想一想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本是描写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词语,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雨中

  的杨梅树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十分惹人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5.应该怎样朗读?

  应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采用欣赏、赞美、欢快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朗读后齐读巩固。

  (四)学习第3至6自然段。

  1.指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果?

  2.指名回答:形状、颜色、味道。

  3.指读第4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让学生找出描写杨梅果形状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1)杨梅( ),和( )一样大小,遍身生着( )。

  (2)等杨梅( ),刺也( ),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 )杨梅那( ),使人感到( )而且( )。

  (3)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填空。

  (4)作者是怎样观察杨梅果的形状的?

  (看到的: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感觉到的:放进嘴里,舌尖感到平滑、细腻。)

  (5)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亲自品尝“平滑的刺”和“细腻而且柔软”,这些细致的描写都表现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6)读课文,体会情感。

  (7)小结学法:

  读文找句,解词明意。

  联系观察,体会情感。

  5.杨梅果的颜色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用以上学法学习第5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

  (2)读后完成填空练习。

  杨梅先是____,随后变成____,最后____。

  (3)讨论“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几乎”是将近于、接近于的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果逐渐成熟。

  (4)文中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在这句话中作者对果肉、汁水的颜色的描写,流露出了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6.学生自读第6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作者怎样写杨梅的味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2)分组讨论。

  (3)各小组推荐代表回答。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写杨梅果的味道是抓住由生到熟、由“又酸又甜”到“甜津津的”的特点描写的。重点对小时候吃杨梅吃得太多把牙酸倒的事,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使人觉得真实自然、充满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枝条

  树 叶子

  20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

  果 颜色

  味道

  课后小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认识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3、感受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

  通过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放《父亲》这首歌,创设情境。

  刚才我们怀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聆听了一首为我们的父亲唱的颂歌。听着这优美的旋律,感受着父爱的深沉与博大,我们怎能不去感谢给予我们生命与厚爱的父亲呢?在一篇课文里同样有一位父亲值得我们去歌颂。

  板书课题。

  二、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习,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了解情况。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显示问题。

  想一想:

  文中情节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的事,如何引出的?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视情节引导:上下文联系起来,具体语句……

  (二)合作探究

  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你在阅读时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呢?请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相互质疑

  小组中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靠集体的智慧战胜一切困难.

  灵活安排:

  学生可指名求教,其他学生也可自告奋勇及时求助.

  (四) 教师导学

  通过刚才的求救及救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思维火花的碰撞,我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大家愿不愿意帮我去征服它们?请大家自由闯关!

  显示:

  自由闯关 每人仅限一关,聪明的你闯哪一关?

  第1关: 本文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含义?

  第2关:你认为“花”在叙述构思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第3关:你认为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4关:你知道末尾“我”默念的花的含义么?

  在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作简要板书(见板书设计)

  (五)体验与反思

  :谈一谈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长大了。我们每个人都要长大,都含有父亲的呵护,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请畅说欲言。

  (六)教师总结

  文中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我们也体会到了我们的父亲对我们的关爱,那么,就让我们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谨记:生活中,有个人叫父亲,有种爱叫父爱。

  附: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内容写请假条。

  2、能看懂图意,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教学过程:

  一、根据内容写请假条。

  1、复习第九课的内容,怎样写请假条。

  2、练习写请假条。(总复习六第1题)

  3、教师讲评,指出错误的地方。

  4、再练习写一张请假条。

  3月25日,王洪生病了,感冒发烧,不能去上学,要向周老师请假一天。

  二、看图写话。(总复习六第2题)

  1、看看图,读一读提示,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图编故事。

  3、小组讨论,看图说话。

  4、抽生说一说,集体评议。

  5、写下来,注意格式、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写好后自己读一读。

  6、批改订正。

  三、看图写话。(总复习六第3题)

  1、看看图,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图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3、写下来。

  4、交流评议。

  5、看看由哪些写得不够好的地方,修改一下。

  6、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看图写话写得更好。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感情朗读、背诵课文。感受雷锋叔叔的奉献精神,并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的行动。

  【教学准备】

  1、课件、投影仪、图片、字卡、轻音光。

  2、学唱雷锋歌曲,收集雷锋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同时,课件出示雷锋画像。

  2、教师讲雷锋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我们了解了雷锋,可是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歌,板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师指导读“雷锋”。

  二、读文识字

  1、雷锋叔叔知道你们这样想念他,特意给你们送来了礼物,看一看。(出示课文投影字幕)

  2、这首诗很好听,你想怎样读?(学读、同桌读、小组赛读等)

  ⑴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回答)

  ⑵学生自由读。(自学生字)

  ⑶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经验和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同学给予鼓励)

  ⑷利用生字卡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⑸认读带拼音的词:雷锋、叔叔、曾经、泥泞、鸟窝、迈步、荆棘、花瓣、萤火虫、寻觅、需要。(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⑹摘掉拼音,你还认识他们吗?你来试一试。(去拼音读词)

  3、游戏巩固:把生字卡放在板槽中,指两名同学,教师说字,两名同学迅速取出相应的字并组词,其余的学生取出自己的字卡组词。

  4、对重点的字分析字形、正音:“锋、曾、泞、晶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泞”读四声。对容易出错的字多读几遍。

  三、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要写的字的字形,分析字形特点。(需、迈、叔、锋、泞)

  2、教师范写“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泥”右下部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写(放音乐)

  四、初读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四人轮读,评议、正音。

  3、试着背一背,对背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五、总结本课内容,说出体会

  六、拓展延伸

  把你知道的雷锋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魔方”游戏。教师转动“魔方”,学生抢答读字,组词。

  2、你知道雷锋的小故事吗?讲给大家听听。

  二、自读感悟,自主表达

  1、自读诗歌,说说课文写了雷锋叔叔的什么事?读哪一部分你最受感动?画出使你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汇报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说出真实想法,教师都应给以充分肯定,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真情实感)。

  2、分小节汇报学习心得。

  第一小节: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语:长长的小溪

  寻找足迹,你在哪里(理解足迹的意思)

  第二小节:

  ⑴出示词语,蒙蒙的细雨

  ⑵我们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你还知道哪些雷锋帮助小朋友的事?

  ⑶你能读读这小节吗?怎样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⑷说话训练,仿照句子: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瞧_______,就是________的足迹。(这一环节,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雷锋事迹,学习雷锋精神,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三小节:

  通过读第三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吗、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语:弯弯的小路寻找足迹你在哪里(引导学生说出与第一小节的相似之处,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

  第四小节:

  ⑴出示词语:晶莹的露珠

  ⑵仿照第二小节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读到说,进一步感受雷锋精神)

  ⑶结合你所知道的雷锋故事,仿照这一小节,编一首小诗好吗?

  第五小节:

  ⑴出示词语:温暖的春风

  ⑵我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雷锋叔叔还会出现在哪里?

  ⑶讲讲别人帮助你和你帮助别人的故事。

  出示句式:()是一个小雷锋,他曾经()。

  三、合作朗读,深悟诗情

  1、自由选择伙伴,合作朗读,读出美感,读出诗的韵味。

  2、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如第一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小溪、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语调要提高。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上节课剩下的字,重点指导:“冒、洒、迹”。

  2、学生描红、临写。

  3、展示作品。

  五、练习背诵

  六、拓展延伸

  说说你知道的名言、名句。

  七、实践活动

  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板书设计】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足迹───→你在哪里

  ↑↓

  雷锋←─→小溪、小路

语文教案 篇6

  主备人:李xx

  时间:20xx年12月

  主题:《菜园里》备课

  参加人员:一年级语文组全体成员

  一、教材分析:

  本课有九个词语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本课的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非常适合朗读训练。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卧钩”和一种偏旁——“风字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三、重点:

  会认字、会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难点:

  体会菜园里的“风光”与农民伯伯辛勤劳动之间的关系。

  五、重点、难点突破:

  让学生认识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插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菜园里的“风光”与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之间关系是难点,根据低年级儿童喜欢动脑、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让学生观看、看实物、摸实物等,用多种感官认识。

  六、模式方法:

  谈话导入——自主识字——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七、作业设计:

  上网查阅认识蔬菜及特点,或到菜市场认识蔬菜,了解特点,最后办蔬菜手抄报,进行展览。

  八、进度安排:

  两课时

  九、教师讨论要点:

  1、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认识蔬菜,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2、利用展示各种蔬菜的.特点,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记忆蔬菜的特点。

  3、根据短文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4、利用直观、形象的进行教学,对于课后练习,很有好处。

  5、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认读蔬菜,记忆才会深刻。

  6、用各种方法识字,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7、用各种形式的方法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8、本课一种笔画——“卧钩”和一种偏旁——“风字框”,都不好写,老师应该很好地范写。

  9、不能拘谨于课本认识蔬菜,还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到生活中认识蔬菜,了解特点。

  本次教研,老师们发言积极,金点子多多,最后老师们都对本课的教学要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了然于胸,都对教学本课充满了期待,可谓信心满满。这真是众人教研热情高,献计献策多奇谋,待到明朝授课时,三尺讲台乐淘淘。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lO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1O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学习第1节、第5节。)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言激趣

  1.播放CAI,在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第1节:“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吧!

  2.板书课题:大地巨人读题

  二、自主阅读

  1、提出学习要求:

  (1)播放:你从诗中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读课文的1、3、4节,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由练读,把找到的诗句大声地读一读。

  (3)同座交流各自的体会。

  2.按要求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讨论交流,读中感悟

  1.指导读第2、3节。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声音,大地巨人是什么样儿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读完这两节诗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①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画简笔画,相机指导。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这里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这位巨人体魄多么健壮呀!它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2节第1句。

  ②指名读第1节第2句。说说“盖满”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老师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眼都是绿色的感觉。

  ③听,这是什么声音?点击,播放风吹过山谷的声音。那是大地在呼吸呢!

  ④指名读第3节。说说读后自己的感受,相机读词语:胡须茂密

  ⑤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⑥点多名同学赛读。

  评价语:“你读出了大地的`美丽!”“大地多么宽广!…”“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

  ⑦配乐朗读第2、3节。

  2.指导读第4节

  (1)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他也做游戏呢!

  (1)指名读第4节。说说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大地巨人的游戏是什么?(日升日落)

  (3)指名运用手势表演巨人手拿红气球,让它升起下沉,诵读。

  (4)看教师手势,全班一齐表演诵读第4节。

  3.把第2、3、4节连起来读,读出对大地巨人的赞美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l.自主选样认为最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互相交流背诵,同桌互背互评,然后班上比赛背诵。

  指导朗读,每一节最后一个字均押韵,前4节第3行以相同的韵脚结尾。引导学生根据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赞叹地背诵,教师相机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予表扬。

  五、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像巨人了。你还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博大、宽广。他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最大的热情去赞颂他吧!配乐朗读全文。

  六、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1.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大地巨人的模样,试着为大地巨人画一张像。

  2.学做小诗人,仿照第2、3、4节,再为大地巨人编几行诗,读给大家听或写下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经典]语文教案02-06

(精选)语文教案09-16

(精选)语文教案10-02

语文教案[精选]08-24

【经典】语文教案11-03

语文教案07-21

语文《赵州桥》教案12-05

(经典)语文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