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5 09:54:49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经典]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6篇[经典]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重难点: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

  4、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分小组练习背诵。

  3、说说这个儿歌知道了什么?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很用力,但是因为不合作,彼此不配合,所以大车“至今还在原处”。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搜集动物的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鹅、大虾、梭鱼图片)

  师:老师请大家说说,在这三种动物中,你认识哪种动物,它们的本领是什么?

  生:第一个是天鹅,它会飞(飞翔)。

  第二个是虾,它会游泳。

  第三个是鱼,它也会游泳。

  师:说得正确!

  (指梭鱼的图)谁知道这种鱼的名字?

  师:这是梭鱼。(板书:梭鱼点出“梭”字)请跟我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世界著名的寓言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

  师:昨天大家回家读了这篇课文,读熟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

  学生自由小声地读课文,点画生字自主学习。教师参与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学习识记。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积极、很认真。看来昨晚大家回家都认真读了,看到大家这么好学,老师很高兴。

  2、一个同学读。

  现在请一个同学读课文。其它同学仔细听,听听自己读得是否正确。

  3、初步交流读后体会。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很仔细。现在老师想知道,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三)合作中学习生字词。

  1、师:平时同学们在读书中积累了很多词语。你们想让自己的词语“百宝箱”更丰富一些吗?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电脑一个个出示生词,大家齐读。然后出示生字,再读。)

  师:你想怎样学习这些生字?如果你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学习生字词,你们会怎样学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比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学的最快!

  2、交流: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师:同学们识字的方法真多!有的用了本学期新学的.识字方法—部首查字法,有的用想象字形记忆的方法,有的用了自己认识的字换一换的方法……大家可真棒,相信大家用了这些方法以后自己也能认识很多字。

  3、师:现在,我们来做个识字游戏。

  (1)师说字生指字

  (2)组长说组员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词语“百宝箱”里增添了那些词语?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

  4、学习“步、弓”。

  观察着两个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

  书空这两个字。

  5、师:你最喜欢那些词语?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师:在学习中,不知不觉,我们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这些词语,都是我们说话的好朋友。

  (四)朗读中感悟课文。

  1、小组合作读

  师:同学们生字认识了,积累了很多词语,课文一定会读得更熟练。想不想与组内的同学合作读课文?

  你准备怎样与组内的同学合作读?

  师:(根据汇报,指导朗读。)

  谁来帮他评价一下?

  你愿意和老师比赛朗读吗?

  2、交流读后体会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想提什么问题?

  (师: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三个动物合伙拉套,大车却未动分毫,难道它们当中有谁偷懒,没有使劲吗?)

  生:不是,他们都使劲拉了。

  师:那为什么大车却分毫未动?

  师:你最想对这三个动物说什么?

  师:可见,大车至今未动分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三个动物不使劲,而是因为不合作。

  3、师:生活中有没有大家合伙干事情,因为不合作而干不好的情况?

  和同学意见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1)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别人大声争吵。

  (2)耐心地听别人的意见,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不参与讨论,看热闹。

  4、表演课本剧

  5、续编故事

  师:他们三个明白了以后,如果有一天,他们再来拉这辆车,会怎么样呢?

  (五)选择性作业

  1、把这篇课文编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这篇课文读给妈妈爸爸听。

  3、把这篇课文变成一幅画画出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教学方法:以读促悟,悟中品读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古诗,背得那么投入,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七言诗,也是杜集中一篇别具风神的佳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古诗,了解背景

  1.请同学们看书或看大屏幕自己出声读一读这首诗。

  2.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提出疑问。

  3.结合题目了解背景。

  (诗题写到了当时的一个历史事件,关于这一事件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所处的境地,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课前谁搜集资料有所了解,请给大家讲一讲。)

  三、自由读诗,引发思考

  1.学生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试着读出诗人高兴、喜悦的心情来。

  2.指名朗读,评价促思。

  (听了刚才同学的朗读,大家都感到这首诗的内涵没有读出来,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好呢?)

  3.学生交流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加以肯定和点拨。

  四、研读古诗,品评赏析

  1.请同学们深入诗歌中细细读一读,品一品,对哪一两句感兴趣,就重点研读一下这两句。

  2、自由研读,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后评,评促悟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诗文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不断提高古诗的欣赏水平。)

  五、课外研读,提高积累

  同学们学诗的兴致这样高,老师为大家再推荐杜甫写的另外一首诗歌《春望》,希望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诗方法,好好研读一下,作为课外积累。

  六、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喜极而泣

  欣喜若狂

  忘乎所以

  归心似箭

语文教案 篇4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本课10个生字,

  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千岛湖的形成,理解综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们为千岛湖的绿,所做出的努力。

  情感目标:感受千岛湖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体会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们保护自然,遏制水土流失,使岛更绿水更清。从而突破文章主题“绿色”及单元主题“家园的呼唤”

  重点难点:

  了解千岛湖的美景与它的形成,明白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

  教法指导:

  指导阅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绿色千岛湖》。

  1、浙江省淳安县境内有一处著名的景区—千岛湖(板书:千岛湖)。

  2、有没有同学去过?

  3、引入读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一方面初步了解千岛湖的美丽景色,一方面解决字词障碍。

  2、全班解决字词障碍。

  3、谈谈自己初读文章后的总体印象。

  三、充当导游,给大家介绍千岛湖。

  1、既然千岛湖是一处景区,那就请同学们来当景区的导游,准备给大家介绍。

  2、由于围绕千岛湖要介绍的内容很多,大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将所有内容都掌握,所以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准备给大家介绍。

  3、引导学生弄清课文讲了千岛湖的哪些方面内容。

  (1)总体介绍千岛湖。

  (2)千岛湖的'一些著名景点介绍。

  (3)千岛湖的形成。

  (4)千岛湖景区的形成给人们的启示。

  4、选择自己要介绍的内容(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作以调整,保证每一部分都有学生介绍)。

  5、学生精读自己所选择的部分,提出遇到的疑难,为解说做准备。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查生字。

  2、准备并熟记解说词。

  板书设计:

  千岛湖

  1、总体介绍

  2、景点介绍

  3、形成及作用

  4、给人们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当导游,解说千岛湖。

  1、总体介绍。

  A、地理位置。

  B、概貌。

  C、名字由来。

  2、景点介绍。

  A、猴岛:“花果山”。

  B、五龙岛:蛇的天地。

  C、清心岛:梅花鹿的世界。

  D、桂花岛:野桂花遍地。

  E、“鱼跃千岛湖”

  3、形成及作用。

  A、建新安江水电站而成。

  B、电力、航运

  C、科技形成“水上森林”。(加“绿色”,理解“绿色”:表面;健康、发展、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希望)

  4、给人们的启示。

  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

  二、谈感受。

  1、解说方面。

  2、思想认识方面。

  三、作业布置

  给家长当导游,完整介绍千岛湖。

  板书设计:

  水绿 岛翠 山青

  绿色千岛湖 诗 奇迹

  优美 富庶 和谐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去帮助别人。

  4.了解反刍现象。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青头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

  2.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蟋蟀和牛的图片、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你喜欢旅行吗?你到过哪里旅行?谁愿意向大家讲讲你的旅行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又惊险的故事。板书课题。

  3.读题,激疑。读了课题后,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为什么要到牛肚子里去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

  3.同桌对读,互相检查读书效果。

  4.讨论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触最深?再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词,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

  2.认读生字词,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检查自学情况。

  3.指导写字。相机指导:用“换一换”的方法可以记住“堆、怜、吞、眯”四个生字。重点指导:旅,右边部分共六笔,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将这两笔合为一笔。胃:上下结构,下部“月”的第一笔写成“竖”。

  4.将自己从本课中积累的词语写入“我的词语库”。

  四、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红头和青头两只蟋蟀在草地上捉迷藏时,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旅行。这节课我们随同红头和青头再作一次旅行。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中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1)读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找出描写青头的有关句子标记下来。

  (3)读句子,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青头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理解课文。青头的动作:蹦到牛身上、不顾疼痛爬起来大声喊,又跳到牛背上、爬到牛背上用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为了朋友,青头不顾个人的安危。)青头的语言:“躲过它的牙齿……吞到肚子里去”“不要怕,你会出来的……”“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青头教给红头脱险的方法,给红头鼓气,从精神上鼓励它,让它不害怕;青头知识丰富。当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是战胜困难的力量。)

  (4)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①自由试读。

  ②生生互评。

  3.了解反刍现象。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反刍现象的认识。

  (2)反刍:动物把粗粗咀嚼(jǔjué)后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去。通常称倒嚼(dǎojiào)。牛、羊、鹿和骆驼都是反刍动物。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红头的紧张、着急的心情,读出青头的真诚、勇敢和沉着。

  四、想象表演,深化理解。

  1.想象: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与青头还会说些什么?

  2.讨论交流。

  3.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加上合适的动作把整个故事表演出来。

  4.学习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朋友的帮助是非常有用的。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人人都离不开朋友的关心和帮助。要多交好朋友……)

  五、课外延伸。

  阅读、收集有趣又惊险的故事并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小燕子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黄瓜”,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不同,这节课,小燕子还想带我们接着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必须把它身边的生字朋友都认全,这样他才能带着我们去看呢?你们能做到吗?(播放)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发现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回来的时候,妈妈夸奖了他,妈妈说什么了?

  (2)指名读妈妈所说的话,要读出“说的对”中所表达的感情(夸奖) 读出“再去一次,还有什么不一样?”中的激励

  (3) 小燕子又一次去了,这次回来他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这次发现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样?他回来是怎么和妈妈说的?

  (4)学生自由读,比比谁学小燕子学的'最像

  (5)同桌之间互换角色,分角色读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之间的对话。

  (6)把2、3自然段结合起来读,让学生读出这两次去看发现的不同,初步体会燕子的进步

  2、学习第4自然段

  师:当燕子妈妈听到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后,又是怎么夸奖小燕子的?

  师:可是燕子妈妈觉得的小燕子观察的还是不够,于是让他“仔细”的观察。这次小燕子又能发现什么呢?

  (出示,上突出: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这一次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哪么,妈妈的夸奖和以前的还一样吗?

  师:小燕子为什么能发现冬瓜和茄子这么大的不同呢?

  师:由于小燕子的“仔细”观察使他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更大不同,通过此句话,让学生理解“仔细”的意思学生用“仔细”造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表演

  1、同桌之间互读

  2、组内读

  3、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同学们带上小燕子的头饰和燕子妈妈的头饰,到讲台前给同学们表演一下。

  四、指导写字

  1、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一次比一次进步

  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1)“会”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

  (2)“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3)““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五、扩展活动

  1、完成课后“说说,读读”

  2、拿出实物:两种蔬菜或水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找出不足。

  五、作业布置: 把“会、片”每个字带拼音写两行。

  六、板书设计: 在田字格中书写“会、片”。

  七、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精选)语文教案09-16

【经典】语文教案11-03

语文《赵州桥》教案12-05

语文教案[精选]08-24

(精选)语文教案10-02

(经典)语文教案07-30

[经典]语文教案02-06

语文园地: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