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人教六年级上《一面》教学设计之二

时间:2021-12-08 17:55:41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六年级上《一面》教学设计之二

一、预习检查

人教六年级上《一面》教学设计之二

⒈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踱【duó】 窖【jiào】 嵌【qiàn】 窘【jiǒng】 捻【niǎn】 挲【suō】

擞【sǒu】 恣【zì】 商【shāng】 歇【xiē】 拜【bài】 瘦【shòu】

脊【jǐ】 鞠【jū】 版【bǎn】 隆【lóng】 蹦【bèng】 虐【nüè】

趟【tàng】 赫【hè】 殷【yīn】 咔叽【kǎ jī】 懊【ào】 哧【chī】

踌躇【chóu chú】 摩【mó】 颓【tuí】 熏【xūn】 揩【kāi】 陡【dǒu】

⒉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牛毛细雨:像牛毛般粗细的小雨。 颓唐:精神萎靡。

合意:合乎心意,中意。 约莫:大概估计。

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困软:困乏疲惫。

书脊:书籍被钉住的一边。 殷勤:热情而周到。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情突然出现。 莽撞:鲁莽冒失。

咔叽:一种质地较密较厚的斜纹布。 空荡荡:空落落。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清晰:清楚。

轰隆:形容雷声,爆炸声,机器声等。 摩挲:用手抚摩。

打眼:显眼,惹人注意。 惊异:惊奇差异。

交织:错综复杂的合在一起。 统统:通通。

疑惑:心里不明白,困惑。 憎恶:憎恨,厌恶。

结结巴巴:形容说话不连贯。 有如:就像,好像。

默认:心里承认,但不表示出来。 陡然:突然。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恣情:放纵感情。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不能自己: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羽纱:一种薄的纺织品,用棉跟毛或丝等混合织成,多用来做衣服的里子。

⒊ 作者简介:

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凡,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上过学,后考入上海同文书院学习日语,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共青团,接着参加中国共产党。因参加卖票工 人罢工被捕,两年后经人保释出狱,赴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尊孔学校教书。后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抗战后参加新四军,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工作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离休。《一面》是作者1936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

⒋ 背景介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法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仅见过“一面”,但对鲁迅外貌、言行观察细致,记忆犹新。文章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虽然我从青年时代起就非常崇敬先生,爱读先生的文章,又和接近先生的人,如欧阳山、张天翼、胡风等人熟悉并往来密切,但遗憾的是我和先生本人却无来往。我仅只在四年前到内山书店购书时,曾和先生有过一次偶然相遇。那时,我还是上海英商公共汽车的售票员。先生对于素不相识的一个普通工人的我,那么慈爱和殷切的帮助,使我深深感动而又感激。它,永远铭刻在我的心头,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二、课文导入

学习一首诗——《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华盖”,象花儿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可能有些同学知道,这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诗作。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一面》,深入到鲁迅先生的生活中,去探究他的人格魅力。

[1] [2] 下一页

三、教学步骤

⒈ 提问:文章内容从空行的地方自然的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所讲述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况。

第二部分:抒写“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

⒉ 提问:研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作者记叙与鲁迅先生所见这“一面”又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呢?

明确:第一层(l—2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第二层(3—17段),写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

第三层:写“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⒊ 提问:请同学朗读第一层。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一层介绍了与“一面”这件事相关的那些内容呢?

明确: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附近的内山书店;

人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买票的”;一个普通工人。

缘由:到内山书店“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

有了第一层的内容,可以使我们对事情的了解更完整、更详细。

⒋ 提问:学习第二层。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

明确: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⒌ 提问:在展现这个特写镜头的时候,作者用了“赫然”这个词语,那么这个词用在

这里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呢?

明确:作者感到“赫然”,固然是由于书脊上“鲁迅译”三个字鲜明醒目,更由于“我”心目中早有鲁迅的伟大形象,对鲁迅怀着异常崇敬的感情,因而,首先注目于“鲁迅译”三个字,或者说一下子就被这三个字所吸引,心情异常兴奋激动。

⒍ 提问:在这一段中,作者对内山先生的言谈举止也进行了描写,通过描写,你觉得内山先生对待中国人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那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呢?我们所分析的这些内容和前文的哪个词语是相照应的呢?

明确:内山先生对待中国人持一种友善的态度。

“他殷勤的点头”——态度很恭敬。

“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很热情。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对里面说……”——很真诚。

和前文的“非日本”相照应。

“非日本”虽指口音、语调不完全像日本人,更指友善的态度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