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读写例话”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时间:2021-10-02 13:05:5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读写例话”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作者]  安徽 艾克刚

“读写例话”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是将课文组成一个个有利于指导学生自学的训练组。即“讲读课文、自读课文、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读写例话”(以下简称“例话”)便是一个训练组的核心。这样的训练组从第7册至第12册共依次安排32个,它们或侧重于读或侧重于写,均一题一议,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如小学六年制第11册第3组教材:讲读课文《黄河象》,自读课文《落花生》都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典型范例,“例话”《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就从主次详略的角度分析《黄河象》的写法,《基础训练》便安排了重点详写、其它略写的习作训练。这样以讲读课文为例,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通过实践运用,从而形成学习语文的能力。因此,教学时不能顾此失彼,要立足一组教材,引导学生学好各类课文,把学到的知识方法统一到“例话”上来,形成整体优势,弄懂“例话”所传之道,掌握学语文的方法。

课文是明“例话”之道的感性支柱。讲读课文是感性认识的基础,首先要重视朗读训练。因为学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的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必须通过读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学生受到的感染就越深,理解得便越透。心理学认为,熟读成诵就是对文章反复感知的结果,是能够储存到长期的记忆中去的,学生在进行语言交流和表达时,便能准确地再现和进行矫正。其次要采劝扶”的方法,传授新知识,教给学生读写方法。教学要围绕重点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量”的增减与“序”的提前和延后,使教学内容的组合与讲授直接地反映重点知识。如《抓住重点,考虑周到》,安排的讲读课文《琥珀》讲的是以一块罕见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语文的方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和主要内容,使学生知道这课是写“形成松脂球,变为化石,发现化石”。然后抓住琥珀的形成与发现的几个要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弄懂这些要点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形成松脂球为例,它要有四个条件才能形成,即:①要在炎热的夏天,有强烈的阳光;②要在松林里,因为别的树没有松脂;③要非常凑巧,蜘蛛扑向苍蝇时,正好一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④松脂要不断往下滴,才能裹住苍蝇和蜘蛛。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作者都考虑到了。因此故事虽是作者推测的,但由于抓住了重点,考虑又很周到,所以读后就觉得很真实。要达到这一目标,实际操作时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加强启发诱导,科学组织“读、问、思、说、谈”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些感性材料,从而打好学习“例话”的基矗自读课文主要是要求学生运用新知识自己去读懂课文,这不仅使学生刚获得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合理安排自学层次,科学地设计自学提纲。如第七册“例话”《练习给课文分段》,自读课文《种子》说的是老师向全班同学布置收集树种,一个女孩交的树种并不多,却使老师激动不已的事。教学这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运用刚学到的分段方法,自己练习分段。自学层次可设计为:初读课文,整体自学,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主要内容;精读课文,自学回归,运用归并法把课文分成三段。为减缓自学难度,可设计自学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①望着交上来的树种不多,“我”有点儿不高兴。②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③“我”深受感动,开始了教师生涯的第一次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