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略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1-10-02 16:55:1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略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本文不完整 ;二是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朗读是课文读解的“催化剂”,有助于“听读”水平的提高;朗读是沟通 口语和书面语的“桥梁”,有利于“说写”水平的提高;朗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 高;朗读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规范化程度。

略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语言能力·语感·朗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古人云:“授之学生于鱼,莫如授之以渔”。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就在于:前者 只授之学生以鱼,而后者却授之学生以“渔”。“渔”,意味着一种创造,它能捕获到更多更好的“鱼”。 笔者以为语文教育要授之学生以“渔”,应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放在首要地位。语文教育要通过培养和发 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目的。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是表现在语感上,而朗读是 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

    语文能力是人的文化心理结构表现于语言层面的品位、格局和发展的倾向,其核心因素是语感。语感, 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是人们感知、领悟、把握语言这一对象的一种能力、方式和结构,是一 种直觉思维而非逻辑思维。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所有的言语 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任何人不可能根据所用词语的理性含义和范畴以及相关句法规则来理解和生成句子, 而必须主要凭借语感的同化、顺应作用。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如何提高 学生的语感素质上。语感素质有高有低,因人而异。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就已形成母语语感,但儿童的语 感是浅层次的,只限于日常会话、交谈等,其语感素质有待提高。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是抛开语感这一基础另 起炉灶,从头教授语言知识使之转化为语言能力,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读写听说实践,致力于提高学 生的语感水平。语感分输入与输出两大类。输入型语感与听读活动对应,输出型与说写活动对应。衡量语感 素质高低的标准是语感的广度、深度、美度、敏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以古今中外具有典范性的优秀言 语作品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输入型语感,并以此为龙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朗读是听读 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就十分重视朗读。不仅对于朗读的意义、作用等有着非常精辟的见解,如杨雄说:“大谛 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 会吟”等;而且对于朗读的要求、方法、要领等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古代大教育家朱熹对朗读有许多独 到的见解,他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又指出:“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就是要求学生通 过朗读和思考的实践,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语言能力。因此在古代文言和口语基本脱节的情况下,语文教育 基本上能让大部分学生得心应手地运用文言写作,这恐怕主要得归功于朗读的教化。但是后来由于历史的原 因,长期以来语文教育为应试升学服务,语文课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分析讲解以及机械孤立的改病句、划分句 子成分之类的训练上,而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密切相关的“朗读”、“言语表达技巧”等则常常被忽视。学 生失去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言语形式的机会,语感水平得不到提高,真正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渐渐被淡忘了 ,以致有许多已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提笔写起文章来,脑子就发怵,读起文章来,方言语调不说,还读的 结结巴巴、破句百出。前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