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高考二轮复习策略.第二轮专题复习二:经济活动(2) 生产-政治试题

时间:2021-10-06 12:10:29 政治试题 我要投稿

高考二轮复习策略.第二轮专题复习二:经济活动(2) 生产-政治试题

 

第二轮专题复习二:经济活动(2)         生产

高考二轮复习策略.第二轮专题复习二:经济活动(2)   生产-政治试题

(之二:产业和劳动者)

【主干知识结构】

 

 

 

 

 

 

 

 

 

 

 

 

 

【重点理论精析】

1、三大产业:       把握好:三大产业及其关系;三大产业的现状(成就和问题);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措施、目标)。

(1).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

 

 

 

 

 

 

(2).问题及调整:

①问题: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②调整:

一是目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二是具体措施:A优化结构          要大力加强第一产业,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继续加强基础工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并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B提高素质     a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强。)

b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提供的技术装备的性能和水平。)

c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扩大劳动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人民生活,都有着重大作用。)

2、农业: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的现状(成就和问题);发展农业的途径和措施;

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总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局的重大问题。

(1)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没有农业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意义: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3)现状:成就:建国以来,我们在发展农业,增产粮食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4)问题: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问题:农民收入困难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资源短缺,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市场体制不健全,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入世后,农业面临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

(5)发展道路、方向: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度,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加快农业发展,一靠政策,即坚持和稳定农村经济政策;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推进税费改革,实行更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二靠投入,即逐步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靠科技,即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切实贯彻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科技素养。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五面向市场,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这是当前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关键措施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六、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七、发展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八。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九、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3、工业:       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工业的现状;发展工业的措施;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为什么、怎样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1)工业化、信息化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①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有所不同。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

②信息化是指农业、工业、服务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动力。)

③相互关系:

A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离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不是现代化的工业化。)

B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因此,必须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离开了工业化的信息化,将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C只有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为一体,才能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完成工业化的历史性任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及其特点(“新”在何处?)

①含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即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②特点(“新”在何处?)

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务推向未来。)

B“新”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西方发达国家在加速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严重的污染,以后为治理环境付出的代价太大。)

C“新”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绝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以牺牲就业为代价来实现工业化。我们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人力资源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3)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①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处理好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考点角度透视]

<一>与经济常识的结合点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重视科技创新和推广,坚持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不仅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一致的。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国的科技水平、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要缩短与它们的距离,必须大力发展科技。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也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有力支撑。

(3)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我国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和信息产业,努力提高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益;同时,也必须注意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4)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要大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政府要加大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调控力度,给予必要的支持;政府也要制定政策,统筹规划,合理引导,积极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5)运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的知识,理解“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理解“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6)运用第三产业的地位、作用的知识,理解“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理解“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7)运用资源优化配置的两种方式的有关知识和经济效益的有关知识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8)运用三大产业相互关系的理论,理解工业化任务是在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完成的。

<二>与哲学常识的结合点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是在总结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工业化的阶段性特点基础上提出的,它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符合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客观决定主观的道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成我国工业化的历史任务,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正体现了正确的意识、科学的理论(认识)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这要求人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正是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显然,要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注意处理好以上种种关系,这才符合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必然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我国的工业化,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工业化的进程,经济的发展,必然要看到它的当前,也要考虑它的未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很显然也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5)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理解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型”表现及特点。

(6)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也说明人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7)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实质上是要求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把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控制人口、节约资源结合起来。

<三>与政治常识的结合点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这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充分体现了党真正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说明了党的性质的先进性。

(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大力发展科技,进行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离不开政府的管理引导和支持。同样,走新型工业化道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