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为了下一代父母必看

时间:2021-12-08 15:09:50 教育 我要投稿

为了下一代父母必看

注:为了孩子,做父母的在不停地寻找教育的的方法。这是一老师转抄给我的,也许你正需要,请看看吧,也可转载。        有人说求知欲是人的本能,需要保护云云,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好奇心才是人的本能。而且好奇心也不需要保护。  你见过有成年人失去过好奇心吗?  你看看网上的八卦新闻有多少点击率?再看看街谈巷议的话题是什么?  你会发现,成人的好奇心其实也是很强烈的,这种好奇心需要被保护吗?不需要,也没必要。  求知欲与好奇心不同。求知欲是好奇心的升华,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好奇,也有对于知识的崇拜。  知识与垃圾信息的区别是什么?区别是知识是有建设性的,垃圾信息是没有建设性的。知识的建设性是什么?是能够满足马斯洛所说的人的需要,如生存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    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好奇心是他的本能,但是,他没办法分清楚知识与垃圾信息的区别。所以他的好奇心可能直奔垃圾信息。  好奇心只有跟有建设性的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求知欲。  我在美国时受到的最大心灵震撼,就是美国残疾人表现出的那种求知欲。教室里经常发现坐着轮椅的学生。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几乎全身麻痹的学生,嘴巴只能嗫嚅着发出一些声音,我感觉他比霍金的情况还要严重。即便如此,这个学生还要坚持上课。他是为了拿到文凭才来学习的吗?绝对不是,他是为了求知。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患病的,但我敢肯定的是,他一定是在童年被植入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以至于这种信念已经进入了他的血液。到他成年的时候,求知已经成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支柱。  每当想到这一幕,我的眼泪就会在眼眶里打转。知识不仅让他拥有了生活的信念,同时让他收获了尊重。在知识面前,人人是平等的,不管健全人还是残疾人。只要有知识,只要你追求知识,就会被人尊重。    某种意义上说,求知可以成为人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的内涵是:  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相信知识能够给人带来尊重。  相信知识能够给人生带来意义。  相信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个人价值。  当你的人生遇到任何困难,你都会想到,  我只要拥有了知识,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某种意义上,我们要培养的其实不是孩子的求知欲,  而是培养孩子对于知识的信仰。  相信知识,崇拜知识,渴求知识。  孩子挨了欺负,你不是告诉孩子回去凑那个人一顿,  而是告诉他,有了知识之后,就不会有人欺负你了。    妈妈每天劳累,在他给你捶背的同时,  告诉他,你将来有了知识,妈妈就不会这么累了。  家里没有汽车,孩子羡慕别人家的汽车,  告诉孩子,你只要有了知识,家里就能有汽车了。  知识的本质是一种信息,  垃圾信息的本质也是一种信息,而且这种信息包装得更诱人,  能够直接利用孩子的低层次的好奇心。  那么,怎样让知识脱颖而出?战胜垃圾信息?  唯有对于知识的信仰,崇拜,热爱。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如果你不告诉孩子知识有用,知识值得崇拜,  孩子可能永远发现不了这个秘密。    由于缺乏性的教育,我直到十八岁还不知道性是怎么回事。  知识教育也一样,你不讲知识有用的话,孩子可能十八岁之后也不明白。  今天的孩子缺乏求知欲,一个原因就是觉得知识无用。  所以他会崇拜三流歌手,五流影星,不入流的混混,  但是,对知识却毫无敬意。  检视一下他的父母,往往也对知识毫无敬意。  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  许多家庭,装修如同宫殿,却没有一个藏书的场所。  要知道,家庭里的气场非常重要。如果家里的气场是浮躁的,  嘈杂的,麻将声声的,孩子是很难崇拜知识的。  同样,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走在纽约的地铁里,破烂如同陋巷,但是,走进纽约市立图书馆,就像走进皇宫。这会给孩子们传达什么样的信号?    崇拜知识,先从崇拜书籍起步。  一个五岁的孩子,满脑子问题,有个妈妈却不知所措。  殊不知,这是最好的引导时机。每个问题,哪怕假装,也不妨拿出书来查阅一番,让孩子产生对于书籍的崇拜。  总之,好奇似水。  这股水可以流到娱乐八卦,网游毒品上去,也可以流到阅读求知,学习探索上去。全靠你如何去引导。  好奇心不需要保护,好奇心仅仅需要正确的引导。  孩子不理解什么是知识。你只需要告诉孩子,  好书里才有知识,坏书里没有知识。  好的电视节目里才有知识,坏的电视节目里没有知识。  学校里教的是知识,游戏里教的不是知识。  前提是,家长本人就不能糊涂。要真正搞清楚知识在何处。    历史多半是知识,经典的童话童书是知识,  科普读物,百科常识是知识。总之,好书里面多半是知识。  孩子看了好书就奖励,要清楚告诉孩子奖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就是这些好书里有知识。而知识非常有用。  要让孩子崇拜知识,顺便崇拜好书。  与此同时,你也要做出求知的姿态。  少看电视,多跟孩子一起读书。  不妨买个抢答器,一家人进行“开心辞典”,  也可以进行“三星智力快车”。  孩子的好玩心,好胜心也利用起来了,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让孩子把知识用起来,充分体验拥有知识的快乐。  等孩子懂事,他会有自己评判好书,坏书的标准,  而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你作为监护人,有责任为孩子判断好书,坏书。    孩子会受到同伴的影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应该成为抵御不良影响的堡垒,而不是放任自流。  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力量,或者说多股力量,  出于商业的考虑,正在不惜一切代价破坏孩子的求知欲。  利用孩子低层次的好奇心,利用孩子不懂得区别知识与垃圾信息,  培养孩子对于低俗、无聊等垃圾文化的信仰。  所谓乱世用重典。在这样的情形下,不容你瞻前顾后,  要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到好书,学习,知识上来。    “不惜一切代价”的说法不是一种修辞,而是现实的要求。  对一个国家来说,有人来你这里搞和平演变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战争,是不见硝烟的战争。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价值观的争夺就是一场战争。  孩子一旦走向歪路,对家庭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这样的例子现在看得越来越多,我始终在提醒自己,  不要麻木,不要麻木。。。    在西方,有社会这个保姆,会运用社会的力量,学校的力量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培养起求知欲。我国目前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前有社会上的勾引,后有学校刻板的教学。。。  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家庭这个堡垒。家庭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  不良文化与垃圾文化对孩子的俘获将轻而易举。  垃圾文化很有迷惑性,会披着各种马甲粉墨登场,时尚,炫目,  但垃圾就是垃圾,我们要清楚认识垃圾文化的本质。  对人生毫无建设性,利用人们的低级好奇心,给人带来廉价快感,  大块消耗人的时间,侵蚀人的意志,符合以上定义的就是垃圾文化。  我经常看到一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疯狂的玩一种网络游戏。这种游戏完全符合以上垃圾文化的特质。我问一个年轻人,这个游戏究竟有多么好玩?他答不上来,只说无聊,可以消磨时间。    我面对的是怎样一个人?我找不出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他。好端端一个年轻人,脑子里毫无建立家庭的设想,也无给老人更好生活的祈望。只是在那里机械的、病态的进行一些不需经过大脑的单调操作。。。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那个只有嘴巴能够嗫嚅的美国青年。。。  我想再问一遍大家,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为什么会这么大?  在童年至成年的这十几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