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教案

时间:2023-01-22 15:59:56 教案 我要投稿

练习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练习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练习课教案

练习课教案1

  教学内容:

  练习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的基础上,学会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找出乘法运算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

  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找出乘法运算的一般规律。

  教学关键:

  找乘法运算的一般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演:

  2、口算。

  6×8 13×0 120×5 43×3 0×6

  125×8 15×6 15×5 45×1 38×10

  3、订正板演题,复习

  (1)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从个位乘起,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

  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指导练习。

  1、板演和练习:113×62

  (1)集体讨论笔算顺序及法则。

  教师引导学生系统思考。

  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然后算什么?

  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下列几个问题:

  ①每次用乘数去乘被乘数时,得数的末位和哪位数对齐?为什么?

  ②乘数个位上的2去乘被乘数百位上的“1”得多少?

  ③乘数十位上的6,去乘被乘救百位上的“1”得多少?为什么?为什么写在百位上?

  (2)谁能很快地把“142×21”算出来?说说运算顺序?

  2、独立练习,口述计算过程。

  134×21

  (1)竖式计算:

  (2)学生口述训练:134乘以21,先用乘数个位的1乘被乘数134,得134;再用乘数十位上的2乘被乘数134,得2680;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得数相加。

  三、作业。

  练习三的第6—11题。

练习课教案2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和学的过程

  一、练习

  二、

  练习

  一、第2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题

  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题

  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题

  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练习课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二的第69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填空。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2)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倍。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 ,相当 于圆锥的( )倍。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

  教师出示一个圆锥形物体,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各自让一名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最后归纳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例如,要求一个圆锥物体的体积,可以先用软尺量出底面圆的周长,再求出底面的半径,进而求出底面积,然后用书上介绍的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

  测量出圆锥的高,这样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

  2.做练习十二的第7题。

  读题后,教师可以先后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这堆沙的重量,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二的第8题。

  读题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能直接利用题目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吗?为什么?

  题目中的单位不统一,应该怎样统一?

  分别指名学生回答后,要使学生明白这里要先将2米改写成200厘米,再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算出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然后再求出它的重量。最后计算出的结果还应把克改写成千克。

  4.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

  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要求粮仓装小麦多少吨,应该先求什么?

  要使学生明白,应该先求2.5米高的小麦的体积,而不是求粮仓的体积。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选做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二的第10*、11*、12*题。

  1.练习十二的第10*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圆锥的体积.但是题目中没有告诉底面积,而只是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求出底面积?

  引导学生利用C=2r可以得到r= 。再利用SR,就可以求得S=( )。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其体积。

  2.练习十二的第11*题。

  这是一道有关圆柱、圆锥体积的比例应用题。

  可以用列方程来解答。利用题目中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比,可以建立一个比例式。

  设圆柱的高为x厘米。

  =

  X=9。6

  (注意:由于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S都相等,所以计算中可以先把S约去。)

  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这道题是拆分组合图形,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图形,不难看出它是由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都是16厘米,而圆柱的高是4厘米,圆锥的高是17厘米。然后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了。

练习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复习,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建立整数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比较35.67 3.567 365.7 3567这几个数的大小。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这4个数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

  下面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0.506(缩小1000倍)

  50.6(缩小10倍)0.0506(缩小10000倍)

  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372(扩大1000倍)

  37.2(扩大100倍)

  通过上题,说明我们可以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强调:

  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的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即右移就扩大,左移就缩小;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的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的倍数是1000倍

  特别是注意,右移位数不够时,要在末尾用0补足,左移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二、巩固练习

  填空。

  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倍,得()。

  2.把4.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倍,得()。

  3.2.94去掉小数点,就()()倍,得()

  4.0.06变成0.6,小数点向()移动()倍,原数()()倍。

  5.把30缩小()倍是0.05。

  6.把1.436扩大()倍是1436,缩小()倍是0.01436。

  7.把5.423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原数()()倍。

  小数点的`悲剧

  有一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的宇航员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连萌一号消失了,这场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但是请同学们牢记住这位宇航员的话吧!

  三、课后小结:

  板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向左缩小0.004米=()毫米向右扩大

  0.04米=()毫米

  0.4米=()毫米

  4米=()毫米

  教学反思:复习课重在那些零散的知识用一条线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系统。本节课更象练习课,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且利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练习题就更好了。

练习课教案5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试商方法。

  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32÷258÷2520÷2660÷6810÷9080÷4060÷6090÷30400÷40720÷8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540÷90370÷20750÷60600÷30

  (二)提高练习

  1.()里最大能填几?

  20×()﹤91()×30﹤9498﹥30×()50×()﹤190()×60﹤482402﹥70×()

  练习时可以拿出其中的两道题,让学生进行比赛,交流自己的做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再独立完成余下的题目。(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通过交流使学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提高试商能力的目的。)

  2.做儿童衣服每套用布,原来有布,用去了,剩下的布做40套儿童衣服够么?

  3.种植的玉米,需要种子,大约有100粒。

  (1)玉米种子大约有几百粒?

  (2)种植的玉米,需要多少克玉米种子?

  练习时,鼓励学生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第(1)问可以用估算解答;第(2)问可以用笔算,也可以借助口算解答。(第一问,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有几种方法?小组间交流自己的'想法。第二问自己独立完成。第一问,可用估算解答,第二问,可用笔算,也可以借助口算解答。)

  三、(趣味练习)

  人体趣味数字:

  儿童的头发平均每月(按30天)长

  儿童的指甲从出生到10岁大约可以长

  人1小时大约眨眼840次。

  (1)儿童儿童的头发平均每天大约长多少毫米?

  (2)儿童的指甲平均每年大约长多少毫米?

  (3)人平均每分钟大约眨眼多少次?

  以小组合作为主,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求得结果。

  20×()﹤91()×30﹤94

  98﹥30×()50×()﹤190

  ()×60﹤482402﹥70×()

  作业设计

  完成同步练习的相关习题。

  课后

练习课教案6

  教学内容:P8890《作业本》P53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3、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个苹果重200

  一箱苹果重15 (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2、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例)

  (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让学生说说的重量,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个( )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6)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卡车载重4( )

  B:小明体重35()

  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D:浙江举重运动员占旭刚,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 )

  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 () (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三、吨和千克的化聚。

  1、请同学试一试例3。

  (1)5吨=()千克

  (2)2450千克=( )吨( )千克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试一试

  8000千克=()吨6吨20千克=()千克

  四、课堂小结

  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4000千克=( )吨 3吨=( )千克

  2吨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吨( )千克

  7吨38千克=( )千克

  2、①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②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3、一头狮子约重250千克,一头蓝鲸舌头的重量是狮子的8倍。蓝鲸舌头重多少吨?

  4、扩展题: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KG(吨),十三个成人,出示

  问题:

  A、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

  B、如果是孩子,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六、课堂作业 《作业本》P54

  七、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例3 5吨=(5000)千克 5钝80千克=(5680)千克

  例4 2000千克=(2)吨 2450千克=(2)吨(450)千克

练习课教案7

  第18课时

  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2.在数学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通过下面题目的练习,师生共同回顾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先指名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填写。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再指名汇报。

  二、针对练习

  1.算一算。

  10-2-5=

  3+4+2=

  9-1-3=

  2+6+2=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3+4+1和2+2+4的计算顺序。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6题。

  同桌合作完成。

  3.看图列式计算。

  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

  四、拓展延伸

  在〇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0。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四第4、5题。

  加深对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顺序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不足之处:对于没有见过的题型,学生解决起来有困难。

  教学建议:在教学前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拓宽学生思路,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式解决问题,提倡方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

练习课教案8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综合练习课,P105—P109第4—第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能灵活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的合作,知识的类推与迁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进行简算和计算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计算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简算和计算,并形成策略。

  教学难点:灵活准确地进行简算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1、完成P106页6口算。激活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提高一步小数加减计算的熟练程度。

  2、完成P106页7统计图的填写。在解决问题的应用中,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方法。

  二、复习小数加减简便计算。

  1、温习回顾: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数据处理、小组竞赛

  (1)、在下面的 选上适当的数,使算式能简便运算

  4.2 0.7 6.5

  3.8+ (选择4.2,因为3.8+4.2可以凑整,是8)

  10.3+ +1.5+

  8.17-1.3-

  小结:在加减法运算中,不论是整数还是小数,都可以观察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借助凑整的方法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

  3、对比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突破易错点

  11.7-2.8-7.2

  11.7-2.8+7.2

  小结:做题时,先观察运算符号,再观察数的特点。

  (2)巩固:4.2+0.8-4.2+0.8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1、书P105/4(略,只理解题目中的“可能”就行了,留下作业完成。)

  师:1)、你对可能的总成绩是怎么理解的,谁来说下?

  谁来说下这些数字都有哪些特点?观察他们的整数部分

  2)、你有几种方法来简算?

  2、P106/5

  1)看懂题意,说发票中的方框里要填什么,怎样列式,“应收金额”、“交易找零”的含义。

  2)独立完成—小组互评—个别汇报——形成策略。可以用计算器检验。

  3)感受小数简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2、P107—8

  巧用——拓展练习:应用凑整的策略巧算人口数P107-8

  1)审题——怎样求全世界人口总数。

  2)三个数凑整:有什么困难,观察下三个数能不能凑整。

  3) 7.26+8.51+38.23;因为8.69加上0.31会得到整数,可以利用这些发现进行简算。

  4)明显看出亚洲人口最多,中国人口世界之最,感受人口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理解国家的计生政策)。

  3、P107—9(略,适用第8题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学习。)

  仔细观察,认真审题,总成绩的算式应该怎样列呢?在这个算式中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如果能,哪些数字可以凑整。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如果不能只能按照基本方法计算。通过计算你发现了哪个国家的总成绩最好?(回顾本单元的开始,结合例1,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四、总结

  要有简算的意识,要有一双火眼金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用简算策略就用简算,不具备的按照基本的顺序进行计算。

  五、布置作业

  P105 /4、9

练习课教案9

  教学内容:

  巩固新学的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口算:

  78-1745+5471-3435+24

  6l-4529+5629+4191-45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来了8个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还有21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黄

  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5.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又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多少个洒水壶没有分?

  6.图书馆有故事书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0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金牌银牌铜牌

  1996年162212

  0年281615

  (1)1996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2)0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教学反思:

  2、乘加、乘减应用题

练习课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

  (2)2.9比什么数少1.5?

  (3)什么数与2.4和是6?

  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

  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

  师生交流。

  二、指导练习

  1.P17第9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X+2.2x=960

  (3)解方程

  2.P17第10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1.5x-x=24

  (3)解方程

  3.P17第13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7x+124=83

  (3)解方程

  三、综合练习

  1.P17第11~12题

  (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4)解方程

  (5)集体评讲

  四、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2)列方程

  (280-240)x=400

  280x-240x=400

  (3)解方程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X+2.2x=960 1.5x-x=24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7x+124=83 (280-240)x=400 280x-240x=400

练习课教案11

  教学内容:课本第35页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不进位加竖式计算的方法,比较熟练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能正确地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口算。并用“比......多(少)”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23+1564+35100-7076-26

  56-996-5362+2650+30

  1.完成练习四第2、3题。

  (1)请学生完整叙述题目。

  (2)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解答。

  2、完成练习四第4题。

  (1)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贵22元”是什么意思?“至少要带几十元”又是什么意思?

  (2)学生估计,如果有学生通过口算说出要带68元,要引导他进行估计。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1)学生讨论,提醒注意“最多”、“最少”。

  (2)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解决问题练习

  1.补充:

  (1)少先队员种了36棵杨树,种的梧桐树比杨树多20棵,种了多少棵梧桐树?

  (2)少先队员种了56棵梧桐树。种的杨树比梧桐树少36棵,种了多少棵杨树?

  ①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②请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2.出示:

  (1)动物园有孔雀16只,黄莺比孔雀多3只?

  (2)学校书法小组有38人,美术组比书法组少6人,________?

  ①请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说说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②学生解答。

  五、全课

  在解答这类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时,一定要先弄清谁多谁少,理解清楚之后,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六、作业练习四第1题。

  教学后记:

练习课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

  3、进一步体会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

  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情景和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熟练列出乘法算式。

  教具:圆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看谁在这节课里面学得最认真,表现最棒。

  二、练习设计。

  1、动手拼搭学具

  1)每行摆2个圆片,摆3行,你是怎样摆的?

  2)每行排4个圆片,摆6列,你是怎样摆的?

  (同桌互相检查摆的结果)

  根据你摆的`图列出乘法算式。

  同桌说说你列的乘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3)汇报。

  2、看加法写出乘法算式。

  8+8+8+8+8+=□×□

  7+7+7+7+7+7+7=□×□

  2+2+2+2+2=□×□

  1+1+1+1+1+1+1+1+1+=□×□

  3+3+3+3=□×□

  10+10+10+10=□×□

  3、看图列出算式。(《五星级》习题)

  4、看算式摆图形。

  4×57×26×35×2

  5、连一连。

  2个55个22+2+2+2+25+5

  5×22×5

  7、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四人小组说说)。

  汇报。

  三、全课小结。

  表扬学习认真的同学。

练习课教案13

  教学目的:

  1、熟练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知加减法间的联系。

  2、逐步培养同学数学考虑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

  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

  一、创设情景

  瞧,今天俺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松鼠

  今天俺们就到松鼠家里云做客吧。

  课件出示小松鼠

  二、合作练习

  1、课件出示松鼠过早

  看,松鼠妈妈有6颗松子,小松鼠有4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那你能算出来吗?

  2、你们可真聪明,小松鼠们要出门去采果子了,他们要动脑才干拿到自身的篮子,出示题卡。

  小松鼠手上的数用10去减,得到的结果就是篮子上的数。

  比一比,哪个同学做的快?

  3、小松鼠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地出门去,在路上遇到了美丽的孔雀,花孔雀正在整理自身的羽毛。

  课件出示P68孔雀图

  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算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

  4、松鼠妈妈和儿子竞赛捡松子,捡完了他们摆在地上比谁捡的多。

  课件出示P688独立看图并填空

  5、P687看邻居小白兔在忙啥呢?数一数屋后的冬瓜

  三、练习

  第。68面的第9、10题看松鼠来到了学校,你看图中哪些可用7+3=10来表示。

练习课教案14

  教学内容:

  9加几的练习课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习题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生操作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二、创设情境

  小羊图(书上99页第1题)

  师:天气晴朗了,小羊羔也出来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吗?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

  教师板书:9+7=16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蚂蚁图(书上99页第3题)

  师:同学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运食物的吗?(指名说)

  学生看书上的蚂蚁图并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

  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糖果图,再集体订正。

  蜜蜂图(书上100页第5题)

  师:瞧这群小蜜蜂在干吗?(指名说)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用数学(书上100页第4题)

  师:洋娃娃可爱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师:(边演示边问)如果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

  学生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四、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课堂练习:

  练习十七第2、6、7题。

练习课教案15

  教学内容:课本P32、33页,练习七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课教案】相关文章:

圆锥体积练习课-教案12-17

再别康桥练习课教案12-16

教研课教案《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练习》12-17

角的度量练习课教案(通用20篇)05-16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教案及反思12-17

浅谈数学练习课12-09

练习一教案12-16

跳的练习教案12-16

跳跃练习教案12-16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