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语感中心说”献疑

时间:2021-10-02 13:06:1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语感中心说”献疑

[作者]  曹有国/上海市存瑞中学

[内容]

 

    在当前语文教学界,一部分同志提出了“语感是语文教学的支点”的口号。如:“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便是学生语感的形成和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抓住它(指语感),突出它的中心地位,也就坚持了唯物论。”[①]这种对“语感教学”的高度评价确实令苦于语文教学多年效率不高的人们怦然心动。但是,冷静想一想,事实是否确定如此呢?我总感到很玄乎。我认为,语感在当前并不能成为语文教学的中心或支点。理由如下:

            一、缺乏有效的语感训练的操作手段及方法。

    对于语感训练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界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老一辈语文工作者曾作出过许多精辟的阐述。如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锐敏的感觉。”[②]吕叔湘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③]但是,长期以来,这些精辟的见解并未能被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找到进行语感训练的有效操作手段。从历史上看,一种教学主张的提出,如果没有相应的教材体系、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操作方法的配套,那么这种教学主张必然在教学实践中行不通,成为少数人的“阳春白雪”。这方面的实例不胜枚举。一种教学主张的施行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拿这点来衡量当前语感教学论者提出的一些语感训练的主张,我们发现,大多数文章只是停留在对语感性质、特征的探讨上,只有少部分文章涉及语感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而就是这些文章提出的具体操作方法,也仅仅是一般化的原则。归纳起来,不外乎“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两种说法。

    先看“语感实践”,按语感教学论者的说法,“所谓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接触和使用语言材料”,“这是语感获得的主要条件之一。”[④]这实际上就是以学生为阅读主体的观点,从理论上看,并没有特别新的意义。也许语感教学论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特别提出“不是任何一种言语实践都可以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只有既针对内容又针对语言而且以语言为主要对象的言语实践才能促进语感力的提高。”[⑤]但这一界定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为语言的形式与内容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设想一个读者阅读文章时只注意言语形式而不接触思想内容,或者仅接触思想内容而不注意言语形式。再说,阅读并不可能停留在言语的层面上,而是阅读主体对语言形式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情感等诸因素的全方位的反映。因此,“语感实践”说没有新意。

    再看“语感分析”。什么是语感分析?语感教学论者的回答是:“语感分析是理性的途径”,即“语言在这里是怎样使用分析的。”[⑥]在语感教学论者看来,这是一条培养学生语感的最重要的途径。但是,这里隐含着深刻的逻辑矛盾。“语感”是主体的一种能力,虽然目前对语感的性质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这语感是在主体对言语客体进行心智操作时产生的。或者说,是言语客体作用于主体时,主体对言语客体产生的一种全方位的反映。那么,语感分析究竟是针对言语客体还是针对阅读主体呢?根据字面意思,语感分析理所当然即是指对主体语感能力的分析,试问,这种分析怎么能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高?因为能力的提高必须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活动过程中才能达到

[1] [2] [3] [4]